15年前三季度國內古董交易額達到2658億元
15年前三季度國內古董交易額達到2658億元在傳統拍賣領域受限宏觀形勢的情況下,文物藝術品、農產品等細分領域的拍賣,正成為中國拍賣業結構調整的引擎。近日,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第五次會員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記者從該會議獲悉,2015年,前三季度古董交易拍賣成交總額為2658.4億元,繼續延續了近兩年來的調整態勢。與此同時,拍賣業務結構持續優化,新興拍賣市場初具規模,文物藝術品等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拍賣業務佔比均有不同程度提升;網絡拍賣發展迅猛。
拍賣行業務結構多元化
“拍賣業正經歷業務結構從單一到多元、從自律到標準、從數量增長到質量提升的轉變,行業進入了穩定發展的新時期。”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名譽會長張延華,對五 年來行業發展及協會工作進行了回顧。據介紹,自2010年起,拍賣行業在宏觀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等因素影響下,經歷了成交額從2010年的6648.2億元 到2013年的7001.7億元,再到2014年5556.4億元的波動,進入2015年,前三季度拍賣成交總額為2658.4億元,繼續延續了近兩年來 的調整態勢。
不過,在傳統拍賣領域受限宏觀形勢的情況下,文物藝術品、機動車、農產品等細分領域的拍賣,正成為中國拍賣業結構調整的引擎。
其中,文物藝術品拍賣自2009年秋拍後持續增長,到2011年成交553.53億元,達到頂峰,帶動北京成為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全球四大藝術品拍賣中心之一,由此確立中國文物藝術品拍賣的世界地位。
農產品拍賣呈現出星火燎原的良好勢頭。隨着以昆明國際花卉拍賣中心為代表的農產品拍賣示範企業的逐步成熟,協會“以點帶面”,先後選擇福建、浙江、廣東、山東、湖南等地開展試點。
“拍賣+互聯網”變革新時代
在互聯網+時找,中國拍賣行行業也積極擁抱互聯網,努力夯實拍賣行業轉型升級的信息化基礎。
“自2011年中國拍賣行業網絡拍賣平台正式上線運行,目前已經具備了升價、減價拍賣、網絡與現場同步等完備功能。”張延華說。據透露,“拍賣+互聯網”已經初顯成效,2014年中拍網網絡拍賣平台上拍賣場次和拍賣標的數量均出現了超過40%的增長。
針對新興的網絡拍賣法律規則空白,過去五年,中拍協先後推出國內首個網絡拍賣平台規則,發布《網絡拍賣若干問題指導意見》,培養網絡拍賣從業人員超過3000名。
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社會經濟轉型發展中,拍賣行業和拍賣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特別是隨着電子商務與互聯網的發展,對傳統拍賣方式帶來前所未有的 挑戰。中拍協提出,拍賣企業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服務內涵,積極探索現代拍賣方式,進一步開拓拍賣資源,擴大拍賣要素市場,完善拍賣交易方式,釋放拍賣市場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