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瓷器鑒定——清代瓷器特徵
清代瓷器鑒定——清代瓷器特徵
我國的制瓷工藝發展到清代,特別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達到了歷史的最高水平,無論質量、數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擬的。整個清代景德鎮始終保持着在中國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國瓷器水平的理所當然的是景德鎮的官窯器。而清代的民窯器則最為豐富多彩。
青花瓷在清代仍是瓷器中的主要產品,鬥彩、五彩、素三彩繼續在更高水準上燒制。此外,康熙朝又創新了琺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等新品種,各種單色釉有增無減,康熙、雍正、乾隆燒制的青花器無論是器型還是釉色都極力追崇明代永樂、宣德和成化三朝,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調青翠艷麗,層次分明,那濃淡的筆韻能分五色,如水墨畫一般,含蓄而生動。五彩瓷器也是康熙時最為精絕,其胎骨輕薄,釉色潔白瑩亮,畫工細膩,色彩柔和,線條流暢,讓人愛不釋手。雍乾時粉彩的成就最為突出,其色調溫潤,鮮艷而不妖冶,立體感強烈,常常讓人嘆為觀止。此外,這一時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窯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幾可亂真,灑藍、天藍、祭藍、冬青、茶葉末等單色釉亦是佳作多多。
康、雍、乾三朝的器型最為豐富,即有仿古又有創新,尤其是各式裝飾性瓷器如瓶、尊之類較元、明代大為增加,其中康熙朝獨有的器型如觀音瓶、棒錘瓶、金鐘杯、鳳尾尊、馬蹄尊等。雍正朝最突出的器形有牛頭尊、四聯瓶、燈籠瓶、如意耳尊、套杯桃洗、高足枇杷尊等。乾隆朝大件裝飾性器物的造型與前朝相比變化不大,但各類精巧小器如鼻煙壺、鳥食罐、仿象牙、仿玉器及象生瓷等卻出現不少,而嘉道以後的器形大多是追慕前人,幾乎沒有什麼新創作。
清代瓷器的裝飾藝術紋飾、內容、手法最為多樣,且因各朝背景、崇尚不同而各有特點。康熙朝以山水花鳥、人物故事,長篇銘文等最具特色,其中刀、馬、人、魚、龍變化及冰梅紋、亭台樓閣紋為其代表紋飾。青花畫法多採用單線、平塗,前期粗獷,有明末遺風,後期流暢,勾染皴擦並用達到了陰陽向背、層次分明的效果。雍正朝的紋飾多偏重圖案化,比較刻板,除仿明雲龍、雲鳳、雲鶴、纏枝花卉外,還盛行以過枝技法繪桃果、牡丹、玉蘭、雲龍等;畫人物漁耕樵讀以男為多,琴棋書畫以女為多,紋飾線條纖細柔和。乾隆朝紋飾內容最為繁雜,但均以吉祥如意為主題,紋飾必有寓意,如百鹿、百福、百子、福壽、瓜蝶連綿、官爵榮升、三星八仙等。畫面單調刻板,意境卻較通俗,個別的牽強附會。
清代瓷業自嘉慶朝以後,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各朝的制瓷業都沒有什麼特別的建樹,乏善可陳。其瓷器的製作工藝、紋飾內容、表現技巧、器型樣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當然每個朝代還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如嘉慶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咸同間的一些彩器。隨着整個大清朝社會經濟的衰退,制瓷業也不斷地走下坡路,一語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雖然光緒朝的制瓷業大有再興之象,但終只是迴光返照,難以新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