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白瓷(影青瓷器)窯址大全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素有“瓷國”之美稱。據文獻和考古資料證實,我國瓷器創燒於商代,成熟於東漢,發展於魏晉南北朝。到宋代南北各地名窯林立,青白瓷屬六大瓷窯體系之一,歷來受陶瓷學者的關注。隨着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各地青白瓷窯址不斷發現,為青白瓷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現將全國各地青白瓷窯生產概況簡述如下:
1、廣西壯族自治區:青白瓷窯址分布於桂東地區,而聚集於北流河沿岸,有藤縣的中和窯、容縣城關窯、北流嶺垌窯、桂平縣的桂平窯、埔北土東窯。造型以常用的碗、盞、盤、碟、壺、杯、爐、罐等器為主。其裝飾有印花、刻花,數印花較多。出土印模十餘件,根據出土“元祐七年(1092)三月……花頭”紀年印棋推斷,該地青白瓷窯址始燒於北宋晚期,以青白瓷為主,尚未發現覆燒工藝。
2、廣東省:青白瓷窯址,有潮州窯、西村窯、惠州窯和陽江石灣窯等,四窯均生產青白瓷。潮州窯、西村窯以燒青白瓷為主,兼燒其他釉色瓷。而惠州窯、陽江石灣窯則兼燒青白瓷。尤以潮州窯、西村窯生產規模巨大、品種繁多,主要造型有碗、碟、罈、壺、燈、盒、爐、水注等。裝飾以印花、刻劃花、模印、點彩、雕塑、鏤空等。均始燒於北宋,並以生產外銷瓷為主。東南亞各國發現不少廣東窯生產的青白瓷器。
3、浙江省:青白瓷窯址,有江山窯、文成窯、泰順窯、臨安窯等。造型有碗、盤、洗、瓶、罐、盒,裝飾有刻花、印花。採用覆燒工藝。其產品胎較厚,釉色偏灰,為宋代製品。
4、湖北省:青白瓷窯址,有鄂城梁子湖窯、武漢市的湖四窯,兩窯均以燒青白瓷為主,兼燒其他釉色瓷,造型有碗、壺、碟、盂、爐、枕、盞等。裝飾工藝以刻劃為主,兼有鏤雕。從其瓜棱壺、葵口碟等造型推斷,應為北宋時期的產品。未見覆燒工藝。
5、湖南省:青白瓷窯址,有耒陽窯和益陽窯,兩窯均以燒制青白瓷為主,兼燒其他釉色。造型有碗、碟、盤、杯、瓶、壺、洗、盒、爐等。裝飾工藝有印花和劃花,多為素麵。時代為宋至元代,採用覆燒工藝。
6、安徽省:青白瓷窯址,有皖南的繁昌縣柯家沖窯,專燒青白瓷,始燒於五代至北宋。主要造型有碗、盞、杯、盤、盆、盂、缽、瓶、罐、盒、爐、壺、奩、俑和動物玩具等。裝飾工藝以素麵為主,以花口、瓜棱為特徵,鋪以簡單的刻劃、印紋。釉中白色較濃,顯青不足,共色次品較多,精品比較少,製作工藝特點明顯,碗盤等圓器,底足內壁斜削,中心有凸起的乳釘狀。宋代用與足心大小相同的墊餅墊燒,底足無釉,未見覆燒工藝。
7、河南省:青白瓷窯址,有禹縣鈞台窯、寶豐清涼寺妝官窯、臨汝嚴和店窯、新安城關窯、安陽善應窯。現有發掘資料表明,上述各窯均系兼燒青白瓷,常與汝瓷、鈞瓷同時出土,造型以碗、盤、盒、壺、枕、器蓋為常見,北宋多為瓜棱、花口器形。裝飾工藝有刻花、蓖紋、麻點、印花等多種,始燒於北宋早期,上溯可至五代。未見覆燒工藝,而採用與汝窯相同的支釘仰燒,其產品與景德鎮有別,系河南本地產品。
8、福建省:該省是發現青白瓷窯址較多的省份,其窯址有浦城窯、崇安窯、光澤窯、政和窯、建甌窯、閩清窯、建江窯、莆田窯、閩侯窯、德化窯、安溪窯、泉州窯、南安窯、同安窯、漳浦窯等。它們都生產青白瓷,有的以燒制青白瓷為主,有的兼燒青白瓷。特別是閩南沿海的泉州、德化、安溪等窯產量較大,以生產外銷瓷為主。造型以碗、盤、碟、洗、罐、壺、瓶、盒、爐、燈及雕塑等,尤以軍持造型為福建青白瓷的特產,專為外銷製作。裝飾工藝有刻劃、模印、蓖點等。各窯普遍使用較先進的覆燒工藝。
9、江西省:青白瓷窯址,首推景德鎮,以盛產青白瓷而名揚中外。宋代典型窯址有湖田窯、銀坑塢窯、小屋裡窯、南市街窯、柳家灣窯、白虎灣窯等。據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調查統計:市區近郊和浮梁縣南河一帶,除市區為現代建築所覆蓋的無法統計外,總計青白瓷窯址136處。從總體看青白瓷生產從宋至元盛燒不衰,有的窯址始於五代,有的終燒於元、明。其特點是專燒青白瓷及少量的黑瓷和白瓷,而以青白瓷規模大,產量多,瓷質精,釉色瑩潤,品種繁多,造型奇特,紋飾精美,是青白瓷窯系的代表產品。其主要造型有碗、盤、壺、瓶、罐、爐、盒、燈、枕、碟、缽、杯、盂和各種雕塑瓷等。裝飾工藝有褐彩、刻劃花、印花、剔花、鏤空,而以“半刀泥”獨具裝飾特色。
此外,江西宋元青白瓷窯址,還有南豐縣白舍窯、贛州市七里鎮窯、吉安縣吉州窯、萍鄉市的南坑窯、寧都縣的固厚窯、清安縣的鴉髻山窯、奉新縣的窯場里窯等七處窯址,其中以南豐窯最為著名。它以燒青白瓷為主。據文獻記載,其產品曾和景德鎮窯媲美,共爭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