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繪畫建構意識的演進
藝術繪畫建構意識的演進
建構意識在神話的時代,並不見諸於理性概念的敘述,而是內在於那時的人類對事物(世界)的感知中,即對世界在時間和空間維度上存在秩序的直覺經驗。
湯勝天作品
① 原始時代:感知與想象意識原始人類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對原型的如實再現,以對象富有特徵的輪廓以及運用色彩的濃淡層次技法巧妙地表現了立體感。
② 古埃及:觀念與圖式意識在埃及壁畫中,埃及人所創造的藝術繪畫作品具有觀念、圖示的特徵,在平面內較全面地、完整地表現人物實體及其特徵。並且在理性認識的基礎上憑藉對物體真實形狀的認識來反映客觀現實。
③ 古希臘、古羅馬:“幻象”意識希臘神話事件的敘述和戰役記載都是作為事件描述,這就激發了藝術家尋求一個將他們的英雄置入令人信服的光芒與空間之中的舞台。這種舞台便是幻象藝術(透視空間)建構意識的體現。
④ 中世紀:程式化意識由於基督教藝術功能的需要,對於程式的要求被提到很高的地位,畫面賦予裝飾、神秘感,但藝術與視覺世界之間的聯繫十分脆弱,中世紀的藝術更多地依賴於古典藝術的既成程式。
湯勝天作品
⑤ 文藝復興至19世紀:幻覺空間的拓展意識在文藝復興時期,幻覺主義的敘述性繪畫再度出現。畫家除了對古典藝術的重新評價與關心外,隨着科學精神的崇尚,藝術家力圖描繪出“令人信服”的形象。
⑥ 現代主義——繪畫建構意識的解放意識現代派藝術家利用互不相容的物體的結合創造空間區域,即心理空間。在心理空間轉化為視覺樣式時,仍是用平面、立體或視動空間等具體的空間表現手段來表現。
例: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幾乎都研究透視,佛朗切斯卡以相當完整的形式把它以數學原理陳述出來,如他的《鞭打基督》中的透視設計,線透視的運用精確度很高。顯然,畫面的空間結構運用了數學比例計算的方法,透視使作品的空間既充實又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