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的價格應該怎麼定
藝術品的價格應該怎麼定
古董交易 拋開藝術品的真偽問題,藝術品價格是藝術品市場的真正核心存在,所有的市場問題都會涉及到藝術品的價格問題。業內外所關注的藝術品市場泡沫問題、藝術品價值與價格背離問題、藝術品金融化問題、藝術品保險等問題,都與藝術品價格問題緊密相關。
國內外現狀
在經濟學界,藝術品價格的評估問題一直不受重視,很少有人研究。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可能與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假設密切相關。主流經濟學的基本假設之一是商品具有所謂的同質性。這樣一來,商品的數量就可以被“加總”,並且可以被反映到“供給曲線”和“需求曲線”上。而絕大多數藝術品的重要特點是其獨一無二的異質性。因此,在主流經濟學的分析框架中,藝術品價格的“變幻莫測”幾乎一直被視為商品的特殊情況而不予討論。各種變量、偶然性的存在,使藝術品價格愈顯撲朔迷離。目前梅摩指數作為國際通用的藝術品估價方法被大量採用;同時比較完備與嚴格的評估師體系,構成國外藝術品價格評估的主力。
在國內,能夠提供藝術品價格評估的機構、個人豐富多樣,畫廊、拍賣公司、專家等均可提供估價服務。目前,文化部成立了藝術品評估委員會,開展藝術品評估、諮詢等服務;在藝術界有學者借用零售替代價值法、公開市場價值法、特徵價格法、相似作品比較法等經濟學工具解釋藝術品價格形成的原因;某些藝術網站在介紹其估價體系時介紹了其參考的三種估價方法:零售替代價值法、公開市場價值法和市場流通價值法,結合3種不同方法以其拍賣數據庫為依託構建模型進行作品估價。
然而,各機構、專家的評估呈現出諸多的弊端,例如渠道眾多,但是沒有一方可以作為權威性、中立性的第三方為大眾提供一份可信的估價數據,建立在其中一個或兩個估價方基礎上的估價方式,因為數據來源的單一性,亦面臨依據不足而導致結果偏差的問題。例如,以拍賣數據或畫廊數據為基礎,參考專家數據而進行的估價計算,因為眾所周知的拍賣作價、畫廊托價或炒作導致相當一部分的藝術家價格數據是虛假的,而以此為基礎進行的作品估價因源頭上就存在的問題導致結果讓人難以信服。因此,一種綜合多個估價方的價格意見,結合影響藝術品價格的各因素,形成一種相對獨立的、符合市場現狀的估價體系勢在必行。
我們的思考
對於影響藝術品價格的因素,諸多學者、市場研究專家皆有論述,市場專家劉尚勇,在其文章中提出“三角形理論”,構成這個價值三角形的三條邊分別是學術價值、社會價值和市場價值,三者形成了一個不對稱的三角形支撐面。”馬健在其文章中指出,對於藝術品價格評估而言,我們需要重點考察兩大指標體系:基本面評估指標和市場面評估指標,具體而言,基本面評估指標又分為吸引力、炫耀性、投機性;市場面評估指標又分為宏觀經濟形勢、藝術品市場行情等。據歐亞藝術公司中國區總監朱莉婭透露,歐洲藝術專家在進行藝術品評估時,通常會重點考察藝術家的名聲和藝術品本身的質量。
綜合市場中已採用的估價指標以及現實經營中遇到的藝術品價格影響因素,我們總結有4指標直接影響藝術品的價格,即勞動力成本、藝術家影響力、作品藝術價值、作品獲得渠道。以此4指標而深入的估價體系,就是“區間價位法”,採用先行定性、再行定量的方法進行作品價格的評估。通過分級制,利用各指標項將藝術家先行進行區間分級,然後根據藝術作品本身的價值進行變量調整,確定最後的作品價格,該體系對消費型(即中低價位)作品將擁有更精確的估價能力。
諸多藝術品門類間從作品本身的特點到影響價格的因素都存在較大差異,以目前市場存量最大的在世國畫藝術家作品為研究對象進行展開,整個“區間價位法”評估體系,可分為9級價格體系,以勞動力成本、藝術家影響力、作品藝術價值、作品獲得渠道四個一級指標;全國各城市平均薪酬、藝術家展覽情況、藝術家教育經歷、藝術家獲獎情況等二級指標進行綜合考量。根據勞動力成本、藝術家的影響力情況將藝術家對應歸入不同級別,對應相應的價格區間;然後根據作品藝術價值、作品獲得渠道的差別,在價格區間內對作品價格進行最終確定。
分級及價格區間,可以採集典型代表性藝術家的價格數據為基礎,該價格綜合藝術家的拍賣價、畫廊價、藏家、經紀人間流通價、勞動力成本綜合得出,作為參考數據。以參考藝術家為基礎,確定藝術家影響力中各項指標的對應值,同時參考勞動力成本即各年度全國各城市平均薪酬確定全國各地不同地域、城市不同等級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區間。前三級藝術家的價格明顯超出各城市平均薪酬標準,因此不受平均薪酬標準的影響,從第四級開始參考各城市平均薪酬標準制定各地藝術家作品價格,等級越低與各城市平均薪酬的關係越密切,平均薪酬對價格的影響越大,第九級藝術家的價格應該與平均薪酬直接掛鈎進行每平尺價格的換算。
根據勞動力成本、藝術家影響力2項指標,將藝術家成功進行分級後,參考作品藝術價值、作品獲得渠道這兩項變項,確定一幅作品最後的價格。運用多個項目的綜合評定,此方法可有效避免炒作型、投機型的藝術家、藝術機構隨意抬高作品價格而導致買家蒙受損失的情況,多項指標可以有效地將藝術家的價格區間進行限定,不會出現四級、五級的藝術家報出一級、二級的價格,有效避免價格的虛高情況。
整個“區間價位法”評估體系可分為兩個階段施行:第一階段,建立藝術品交易平台,根據典型性代表藝術家的數據,確定各指標中的數值和權重,再藉助資深從業人員的行業經驗,根據具體藝術家、具體作品確定各對應數值,進行藝術作品價格評估。以評估價格,在平台中進行藝術品銷售,利用銷售結果完善各個指標數值。第二階段,利用網站積累的交易數據精確化各分級指標項及對應價格區間,重點完善各估價指標所屬資料數據庫,實現普通用戶的操作使用。最終,在使用者完成藝術家完整簡歷的輸入後,該藝術家對應的等級即一目了然,得到藝術家的作品價格區間,然後再根據具體作品的藝術價值、獲得渠道的不同在價格區間中進行調整定價,完成一幅作品的估價過程。
市場普遍認為,奢侈品消費人群是藝術品的主流購買者,足夠的經濟實力加上一定的文化修養是藝術品消費的前提條件,單一的經濟實力不能成為藝術品消費的買家,從目前的市場情況可見一斑,大量的高凈值階層尚未參與藝術品消費。日常奢侈品處於金字塔底端,逐層遞減,直到金字塔尖的極品奢侈品,伴隨價格升高品牌減少,在金字塔尖只有少數的奢侈品牌存在,也對應各層級消費人群逐級減少,越是頂級奢侈品牌消費群體越是狹小。與此一致,各類藝術品的價格與對應消費人群應該是與成熟的奢侈品體系相通的,雖然藝術品有自己的特點,但在作為商品流通時其與類似產品的流通規律應該是一致的。但觀察當代國畫市場,價格虛高是很多人的共識,隨便諮詢一下藝術家的價格,從年輕的學生上到一定年齡的從業者,說自己的作品價格在五千、一萬元以上一平尺者比比皆是,參考奢侈品分級價格區間,當代國畫市場是一種“兩頭大中間小”的形狀,即高價位和低價位作品佔大多數,缺乏中間價位的作品,這明顯是一種與基本的消費結構不相符的情況。
“九級區間價位法”通過採集典型性代表藝術家的信息,確定基本的藝術家分級、價位區間、影響價格指標因素等,因為藝術家經過嚴格篩選帶有典型性特點,確定的參數基本真實可信。以此為基礎,將網站平台的藝術家審核分級定價,進行交易,通過不斷的交易數據積累完善分級、價位區間及對應的各項價格指標。憑藉數據的積累,運用數學模型進行作品價格評估,根據多元線性回歸理論,作品的估價將越來越精確,越來越接近作品的真實市場成交價格。
藝術市場環境的跌宕起伏,特別是價格回調、買家理性回歸的階段,冷清的市場可以使整個藝術行業參與者冷靜地思考行業的優缺點、對無序的市場形成強力的倒逼態勢,促使藝術品市場朝有序、誠信的方向邁進。“九級區間價位法”的思考及其他各類正在探索的藝術品價格評估體系,通過不斷創新完善的體系標準,以不同的切入角度定然會為藝術市場的標準化提供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