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蘇東坡為何會被日本人喜愛
看看蘇東坡為何會被日本人喜愛昨天8月24日乃蘇軾忌日,不少中日學者在此日發表各類紀念文字,感嘆蘇軾這位宋代的大文豪,對宋代及以後的文學和書畫技法影響深遠,即使是一海之隔的的日本,同時代亦是對蘇軾極為崇敬。
左:虎關師錬 右:義堂周信十三世紀時,蘇軾的作品已傳到日本,據日本東福寺大道以一所編的《普門經論章疏語錄儒書目錄》(1353)里,就有《注東坡詞》二冊及《東坡長短句》的紀錄。後來,日本的禪僧也學習他的詩文,如高僧虎關師錬(1278—1346)及義堂周信(1325—1388)的札記里曾說自己學習蘇軾的作品,當然這是由於蘇軾的作品帶有禪味,故很受僧人歡迎。
蘇東坡像
東坡笠屐圖在日本的室町時代(1336—1573),僧人寫下了不少以東坡為題的詩文,如《東坡先生畫像》、《贊東坡》等,當時還有很多人以蘇軾為作畫的題材,作品較多者如《東坡笠屐圖》和《東坡肖像畫》,有的更在屏風繪上《赤壁賦》,這種欣賞蘇軾的表現在當時非常盛行。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寒食帖》
大阪市立博物館藏 《行書李白仙詩》
蘇軾(1037-1101)行草書《興龍節》而蘇東坡之墨跡,東瀛列島藏家更不惜斥巨資收藏,最為著名的蘇東坡墨跡有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舊藏的蘇軾行書《寒食帖》(現藏台北故宮),阿部房次郎舊藏蘇軾《行書李白仙詩》。此次東京中央秋拍夜場推出的Lot104蘇軾(1037-1101)行草書《興龍節》亦屬東瀛秘藏蘇墨之一。赤壁會近代研究中國美術的學者長尾甲(1864-1942),也是一個地道的東坡迷,曾在1922年9月7日(壬戌既望日)在宇治舉行赤壁會,除了設宴招待幾百位來賓外,還與眾賓客在平等院、東禪精舍游賞,藉此懷念蘇軾。
左:長尾甲 右:富岡鐵齋他的舉動被他的兒子長尾正和說成是“東坡癖”,也就是文人對東坡的迷戀,並蒐集他的古董文物、字畫真跡,長尾甲的好友富岡鐵齋(1836-1924)也雅好此道。壽蘇會壽蘇會,即特別為蘇軾賀壽的聚會。二十世紀初,中日東坡迷舉行了五次“壽蘇會”,全訂於農曆十二月十九東坡誕生日。參與者多是有名的學者,如第一次壽蘇會,就有羅振玉、羅福萇、王國維、狩野直喜及內藤湖南等。聚會其間,出席者會發表各自帶來的詩文,也會即興和詩歡愉一番,更有學者攜來自己所藏蘇東坡相關藏品,展示於同好前。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吳昌碩《壽蘇詩》此作就成於第四次壽蘇會上,乃吳昌碩受至交好友長尾甲之委託,為大正九年的壽蘇會特意所作。除此以外,每次壽蘇會,長尾甲還會編輯《壽蘇錄》,不公開發售,只派給與會者。從上可見,蘇軾對日本的佛教、繪畫、美術、文學及遊藝都有深遠的影響。
《乙卯壽蘇錄卷二》、《丁巳壽蘇錄》、《丙辰壽蘇錄》此次東京中央2016秋季拍賣紫綬呈祥——中國藝術品夜場,重磅推出蘇東坡行書《興龍節》,紙本長卷,酣放流暢,元趙孟頫、明吳寬文徵明、清康熙索額圖、清高士奇、鄒式金曾監賞,流傳有序,記錄明晰,乃難得一見之歷史佳作,願與眾藏家共賞。
蘇軾(1037-1101) 行草書「興龍節」紙本 手卷書:27.5×200cm 約5平尺;跋:①27.5×22.5cm 約0.6平尺;跋:②27.5×40.5cm 約1平尺;跋:③27.5×10cm 約0.2平尺JPY : 6,000,000 - 8,000,000RMB : 390,000 - 520,000來源: 項子京舊藏,動字號。後為鮑氏家族繼藏。“興龍節”即皇帝之生日。此帖參差錯落,時行時草,行筆直見力屈萬夫之力度,直入顏魯公之室,又自生天趣。東坡帖中記“ 夜歸, 稍醒, 作此詩”,其歸府後,稍醒微醉間,作詩寫下。縱覽通篇詩文,可知乃文人微雪圍爐, 小酌寫詩之記, 暢讀甚是痛快。
欽定四庫全書 東坡全集巻十七 ,《興龍節(清虛堂)》(書影)此作全稱為《興龍節侍燕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 又被文壇稱為《清虛堂詩》,於歷史文獻中記載頗多:宋東坡全集巻十七,《興龍節侍燕前一日微雪與子由同訪王定國》 ,所錄詩文和本帖幾近一致;本帖中明代吳寬、文徵明之觀跋,均有存世詩詞作品相對應;明 吳其貞《書畫記》卷三中有載“蘇文忠公興龍節侍燕(宴)詩” ;
《聽雨樓帖·卷二》選二清 裴景福《壯陶閣書畫錄》載“宋蘇東坡興龍節侍讌前一日清虛堂吟雪詩卷” ,且後補記“余戚李直繩曾藏一卷,宋紙精潔”;清乾嘉年間雲南周於禮之《聽雨樓帖》卷二中亦有載,字與印之結構位置、印文內容均與本帖幾近無差,蘇書後吳寬、文徵明跋記亦有存記,且此刻石現嵌藏於蘇州獅子林的廊壁中,可資參照。
本幅尾端下角有一方藏印[也園囗囗]白文方印,與石渠寶笈所著錄、曾為董其昌、高士奇等所遞藏之李公麟《蜀江圖》(現藏美國弗利爾美術館)卷中,位於本幅和董其昌跋交接押縫上中間位置上的一方藏印[也園賞鑒]白文印,印文和結構一致。
美國弗利爾美術館藏李公麟《蜀江圖》局部清康熙索額圖有[也園珍賞]、[也園索額圖考藏書畫]藏印,索額圖或為[也園囗囗]之印主。 無論為誰,能於此龍眠蜀江卷上鈐觀印,也可管窺印主當時地位之顯赫。
吳寬觀跋
文徵明觀跋
鮑桂生、項元汴觀跋題跋者鮑桂生落跋於停雲與墨林跋文之間以及卷末端,鮑桂生(清),字小山,江蘇淮陰人。道光年間舉人,歷任山西永城道、山東濟寧道等職。日本東京細川家永青文庫趙孟頫《汲黯傳》墨跡,日本澄懷堂所藏傳李成《喬松平林圖》便是鮑桂生舊藏,由此可知淮陰鮑氏家族收藏甚精良。
日本澄懷堂藏傳李成《喬松平林圖》圖版資料,原鮑桂生舊藏除文獻記載外,此帖上朱印燦然,觀跋累累,共證此帖流緒明晰。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行書李白仙詩》手卷,其裝裱及存盒和本品極為相似,可資對比。
左: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行書李白仙詩》資料右:本品手卷及存盒帖中更有高士奇、鄒式金等明清藏家本名印,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號瓶廬,又號江村。清朝着名學者。於文史哲諸方面甚有貢獻,是當時書畫收藏大家。鄒式金(1596-1677) 無錫人。字仲悄,號木石、香眉居士。明清戲曲作家。崇禎十三年庚辰魏藻德榜二甲33名進士。歷任南戶部主事、戶部郎中等。清順治末以僧服歸隱故里眾香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