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套人民幣——用第二套人民幣的歷史背景分析價格
第二套人民幣——用第二套人民幣的歷史背景分析價格
文獻資料:
第二套人民幣中的大拾元由當時的蘇聯代為我國印刷,已是眾所周知的事,據中國金融出版社出版的《當代中國貨幣印刷與鑄造》一書記載,大拾元當時分二次委託前蘇聯印製,第一次是1956年6月14日委託印二億張,這二億張分二批供貨,第一批供貨時間是1956年7月7000萬張,第二批供貨時間是1956年12月13000萬張。後來於1961年8月26日第二次委託前蘇聯續印三億張,這三億張是分四批供貨,第一批供貨時間是1961年10月7000萬張,第二批供貨時間是1961年12月9000萬張,第三批供貨時間是1962年4月7000萬張,第四批供貨時間是1962年6月30日7000萬張,根據中蘇二國合同,蘇聯總共為我國代印大拾元票券是5億張,共50億人民幣。《當代中國貨幣印刷與鑄造》一書中又明確指出,這5億張票券於1962年2月全部送運中國,勝利安全入庫。也就是說5億張大拾元全部是在中國國內。
冠字分析:本人喜歡收集第一套人民幣,現套用研究第一套人民幣的方法思路,對第二套人民幣的大拾元的冠字進行了分析,通過本人的收集,收集到大拾元冠字30多個冠字,(可能還有未收集到)對這些已收集到的冠字,按第一套人民幣冠字排列表進行排列,發現這30多個冠字都在123、234、345、125、135、025的6個任意組合內,它們的排列是: < 123 >、< 132 >、< 213 >、< 231 >、< 312 >、< 321 >、 < 234 >、< 243 >、< 324 >、< 342 >、< 423 >、< 432 >、< 345 >、< 354 >、< 435 >、< 453 >、< 534 >、< 543 >、< 125 >、< 152 >、< 215 >、< 251 >、< 512 >、< 521 >、< 135 >、< 153 >、< 315 >、< 351 >、< 513 >、< 531 >、< 025 >、< 052 >、< 205 >、< 250 >、< 502 >、< 520 >、這裡產生了一個問題,大拾元的號碼是7位數,每一個冠字的印刷量是一千萬張,如要完成5億小張的印刷量,應該使用50個冠字,但到現在怎麼只發現37個冠字呢?怎麼已發現的36個冠字都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印刷冠字排列的6個任意組合內呢?筆者認為當時是否只發行了36個冠字?換句話說“大拾元的發行量是3億6千萬張。”
疑問的產生
通過以上分析得知:大拾元印刷量是5億小張,通過冠字計算其發行量只有3億6千萬張,印刷量與發行量之間出現了差距,那麼還有1億4千萬張到那裡去了呢?由於歷史的原因,六十年代初期中蘇關係惡化,撕毀合同,撤去專家,停建援建工程。本應在1962年4月與6月按原簽訂合同二次發貨的大拾元,是否由於這種特殊的政治環境而停止發貨呢?因為第二次續印的第三批發貨是7千萬張、第四批發貨是7千萬張,二批相加正好是1億4千萬張。使人產生疑惑的是,大拾元到底印刷發行了多少張,是5億張還是3億6千萬張?如果是5億張,那麼1億4千萬張大拾元那裡去了?是“遺忘堆放”在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庫房裡呢?還是已經全部被銷毀了?那1億4千萬張大拾元能不能面世呢?誰能解開這個謎呢?
版別區分
從理論上講,第一次印刷的是初版,第二次印刷的是再版。第二次印刷量略小於第一次的印刷量,本人預測初版與再版從票面上來看應該存在區別,本人暫時沒有多量實物比較。1、第一次印刷發行2億張,20個冠字,具體號碼如下: < 123 >、< 132 >、< 213 >、< 231 >、< 312 >、< 321 > < 234 >、< 243 >、< 324 >、< 342 >、< 423 >、< 432 >、 < 345 >、< 354 >、< 435 >、< 453 >、< 534 >、< 543 >、 < 125 >、< 152 >、2、第二次印刷發行,先頭二批共1億6千萬張,16個冠字,具體號碼如下: < 215 >、< 251 >、< 512 >、< 521 > < 135 >、< 153 >、< 315 >、< 351 >、< 513 >、< 531 > < 025 >、< 052 >、< 205 >、< 250 >、< 502 >、< 520 >
關於補號券在收集大拾元冠字的過程中,本人還發現了一個6個任意組合的36個冠字外的冠字,它就是< 210 >,這個冠字不合群體,獨樹一幟,那麼怎樣理解這個冠字呢?按本人研集第一套人民幣的經驗,這冠字應該是補號券。六、一億四千萬張“大拾元”哪裡去了?
一億四千萬張“大拾元”哪裡去了?本人認為有以下幾種可能性,列舉如下供鈔友參考; 1、可能文獻有錯,1962年中蘇關係緊張,蘇聯單方違約,第二次後二批貨幣未啟運,還在前蘇聯。
2、可能收集冠字尚未完整,5億張應該有50個冠字,現在只收集到三十多個,還有十幾個冠字未收集到。3、可能1964年5月14日,回收第二套人民幣時,回收上來的流通券與未發行券的1億4千萬張庫存券一起銷毀了。4、可能1964年5月14日,回收第二套人民幣時,回收上來有流通券當時就銷毀,而未發行的1億4千萬新的拾元未銷毀。5、可能1966年後的“文革”中,由於種種原因,被秘密的銷毀。 6、可能是當時就印刷了3億6千萬張。 7、可能還靜靜的放在央行的某個金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