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越來越多的企業家開始高價購買藝術收藏品
近年來,企業收藏的身影頻頻出現在拍場之中,甚至已經成為行業的重要支撐,2016年更是表現搶眼。比如《五王醉歸圖》以3.036億元被蘇寧集團斬獲,寶龍集團以1.955億元競得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頁》,這家企業也是黃胄《歡騰的草原》的億元天價創造者。緣何越來越多的企業熱衷於藝術收藏?資本的介入對於市場又有怎樣的影響?
三胞集團以1.725億元購得元代吳鎮《山窗聽雨圖》
企業頻購天價拍品受經濟環境持續下行、人民幣貶值的影響,藝術品收藏作為一種新興的資產配置方式進入企業的視野。企業對於藝術品的投資不僅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國內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更使得藝術品收藏從個人收藏行為變為一種企業投資行為。
眾周所知,資深藏家劉益謙的收藏生涯開始於1994年,自此以後,拍場上總能看到劉益謙的身影,對於藝術品收藏,劉益謙曾表示:股票要買便宜的,藝術品要買貴的。縱觀劉益謙20多年的收藏生涯,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在藝術品市場上從不吝嗇。2015年以10.84億元的天價拍得莫迪利亞尼的《側卧的裸女》;2016年以1.7億元購得蔣廷錫百開冊頁《百種牡丹譜》。
無獨有偶,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也是一位慷慨的超級買家,2014年在紐約蘇富比以6175萬美元購得梵高油畫《雛菊與罌粟花》;2016年,他以2.07億元拍下曾鞏惟一傳世墨跡《局事帖》。
對此,中央財經大學拍賣研究中心研究員季濤表示:一些藏家進行投資收藏源於個人的喜好,比如王中軍,他自幼喜愛繪畫,還曾去業餘美術學校學習,雖然最終沒有走上藝術的道路,但是他對於藝術的喜愛從未停止,尤其鍾愛中國油畫。除此之外,對於企業來說,資金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投資藝術品收藏是一種企業多渠道投資的思維模式。從近20年國內投資市場來看,文物藝術品珍稀真品的回報率要遠高於股票、房產以及貴金屬等,因此,企業家會將一部分資金用來做藝術品投資,分擔通脹風險和投資風險。
除了劉益謙和王中軍這類資深的藏家外,其他一些企業也投身於藝術品收藏的大軍之中。2013年,萬達集團在紐約佳士得以1.72億元競得畢加索名作《兩個小孩》;同年,寶龍集團以1.288億元拿下黃胄《歡騰的草原》,2016年以1.955億元拍下齊白石《咫尺天涯——山水冊頁》;三胞集團以1.725億元拍得吳鎮《山窗聽雨圖》,刷新吳鎮個人拍賣成交紀錄。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秋拍誕生的全年最貴拍品《五王歸醉圖》以3.036億元被蘇寧集團拍下。
為何企業頻頻投身藝術品收藏?這與藝術品稀缺性帶來的高利潤是分不開的。“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企業將拍得的藝術品用於企業辦公室的陳列裝飾,有助於彰顯企業和個人的文化形象,更有助於提高客戶的信任以及文化產業上的發展。其次,一些企業進行藝術品投資是出於避稅的考慮。根據國家抵稅的相關政策,進行藝術品收藏可以獲得一定抵免資格,這樣既能夠保值又相當於給企業留出了後續發展的資金,企業何樂而不為呢?”季濤表示。
元 任仁發 《五王醉歸圖》 以3.036億元成交 蘇寧集團競得
美術館成拍品最後歸宿企業收藏的歷史由來已久,許多國外的大財團都曾開設美術館展出自己的藏品,而這些最初由企業創辦的美術館,現在已經成為公有的社會資源。對於企業來說,企業收藏更大的意義在於藏家將拍得的藏品放進私人博物館,面向公眾開放,使藏家的個人收藏變成一種公共服務行為。
此前,王中軍曾在採訪中表示,他將於2017年在北京建立私人美術館,並坦言做美術館是一個收藏家的終極目標,需要具備充足的資金和力量,在他看來,美術館是一個公益行為,對老百姓和熱愛美術的人士是免費開放的。斥重金收藏拍品的目的也非常簡單,就是希望在自己的美術館裡有中國最頂級的藝術品。
為建設自己的美術館,許多藏家不惜擲重金籌備藝術品。其實,與王中軍同為超級買家的劉益謙早已在上海和重慶建有3家龍美術館,為了能夠把龍美術館打造成世界級的博物館,劉益謙更是不惜重金以10.73億元拍下莫迪利亞尼的《側卧的裸女》。除此之外,新疆廣匯以及蘇寧集團都在為各自美術館的建設和籌備增添重量級的藝術品。
在季濤看來,企業建設美術館來存放藏品和為公眾展示只是拍品流向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企業家對於藝術品的喜愛程度會隨着其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增長,藝術品不僅用於對外的文化宣傳和展示,更有許多藏家將拍品藏在家中陳列。當然,從國外的發展情況來看,企業家百年以後可能會成立公益基金或是捐給國家。
企業收藏將成趨勢據《中國機構收藏調查報告》顯示,自2012年以來,國內企業的收藏資金增幅較大,企業的收藏已成為藝術品市場的中堅力量。大型企業擁有雄厚的資金支持,目光多聚焦於流傳有序的名家名作。但是,藝術品收藏作為一種投資手段仍處於起步階段,還未形成一定的規模。
季濤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藝術品收藏作為一種投資方式,參與的企業仍是少數,市場上長期進行藝術品收藏的企業不足5%,與國外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由於部分企業家藝術鑒賞以及欣賞能力的欠缺,許多企業對藝術品投資仍存在諸多顧慮。在其他國家,藝術品收藏已經成為企業投資的一種常態。但是,伴隨改革開放以來的這些企業家漸漸面臨退休,企業家們在經營企業的幾十年里往往疏於藝術文化的體驗。當企業家們從一線退休後,可能會將藝術鑒賞和藝術品收藏作為自己的精神寄託,而現今前後十年正是企業家交棒給下一代的關鍵時期,未來會有更多的企業進入藝術品市場。
但是企業投身藝術品收藏也存在着一些困難和挑戰,企業家受困於藝術鑒賞能力、藝術欣賞水平的限制,難以對藝術品的未來升值預期有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容易“誤入歧途”。
對於企業而言,正確預估藝術品的價值預期以及學習藝術品鑒賞能力成為當下企業收藏的關鍵,季濤表示,藝術品收藏具有一定的門檻,需要專業的藝術投資顧問來進行測評和引導。像萬達、新疆廣匯等都擁有一支專家隊伍,藝術投資顧問會對拍品的真偽、未來預估以及能否成為系列收藏等方面進行分析,未來還將延續現在的這種“顧問+企業家”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