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8000萬成交的建盞 究竟長什麼樣子
將近8000萬成交的建盞 究竟長什麼樣子
紐約佳士得於當地時間9月15日上午10:00舉行“古韻天成—臨宇山人珍藏(二)”專場拍賣會,臨宇山人珍藏 — 日本的中國宋代瓷器收藏,可謂印證日本對中國瓷器悠久的珍視之情。這段歷史歷時逾一千二百年,啟發了日本文化生活的諸多範疇。因著日本長久以來對中國瓷器如此珍視之歷史背景,臨宇山人於七十年代起開始購藏中國瓷器。及至九十年代,這位收藏家發現自己與日本平安(公元794-1185年)及鎌倉(1185-1333年)時代的審美偏好心有慼慼焉,對中國宋瓷分外著迷。本場所展示的藏品,正說明一直吸引及啟發著臨宇山人的,乃十至十三世紀的中國陶瓷瑰寶。 本場呈獻28件拍品。除已知的建窯油滴天目盞之外,北方的鈞窯、定窯、磁州窯及南方的龍泉、越窯、影青、吉州,均有佳品呈現,其中甚至有兩件器物曾為日本國家登記的重要美術品。
而萬眾矚目的建窯油滴天目盞更是在拍賣中不負眾望,以估價150-250萬美元上拍,最終經過激烈爭奪以1030萬美元落錘,加上傭金共計1170.3萬美元,以當日匯率摺合約7807萬元人民幣,從而刷新了建窯瓷器的世界拍賣紀錄。而臨宇山人珍藏專場總成交額創下了1840.6萬美元的高價(摺合人民幣約1.22億元)。
曜變天目盞 靜嘉堂藏
建盞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及中國藏家所鍾愛的收藏品種。自從茶藝傳到日本,存世量少且精美的建盞長期以來便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據悉,日本國寶曜變天目靜嘉堂藏。三菱彌之助舊藏。購自大正年間。(1912-1926年間)耗資之巨,令人乍舌。大正年間一日幣等於一塊大洋。120日幣可以在東京購買一處小別墅。能擁有100日幣資產便可稱得上富有階級。而這隻曜變天目盞在當時的成交價格是167000日元(相當於1500套別墅價格之總和)。可見日本人對於這一藝術品類的熱愛,而也有消息稱此次佳士得拍出的這件刷紀錄的建盞買主也是日本人。
建盞固然一直受到廣大日本和中國藏家的追捧與熱愛,但絕不是任何一件建盞都能賣到大幾千萬,此前建窯瓷器的最高紀錄是在2011年倫敦賣出的,約合1200萬元。而一般普通的建盞,從幾百、幾十、幾萬甚至到幾千,都是有的,那麼這隻建窯盞到底是好在了哪裡,為什麼能賣出如此高價!
什麼是建窯?
在解釋這件建窯盞緣何能出如此高價之前,還是先讓我們科普一下什麼是建窯?及其誕生的相應歷史背景。建窯是中國宋代名窯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古窯遺地位於閩北建陽市水吉鎮,遺址總面積有十餘萬平方米。 建窯以燒造黑釉茶碗(俗稱建盞)著稱於世。其名貴品種有兔毫,油滴和曜變。
宋代時期,隨着品茶方式由“煎飲”到“點飲”的轉變,鬥茶習俗已在閩北民間興起,“鬥茶”又稱“茗戰”,即以戰鬥的姿態決出勝負。鬥茶不僅僅是決出茶的品質的優劣,實質上是一種追求精神愉悅的藝術化茶事活動。在鬥茶藝術不斷向更高境界推進的過程中,茶具的品質也須不斷提高,才能適應需求。
建窯在晚唐五代時期是一個生產青釉器的普通窯場,到了五代宋初,改燒釉面無斑紋的黑釉茶盞,為宋代初期建盞的誕生奠定了基礎。從青釉-醬釉-普通黑釉-建盞這個過程是漸進的,其顯著特點是,坯釉的氧化鐵含量越來越高,釉層越來越厚,使燒制工藝難度加大,生產成本提高,宋代初期建盞的出現,反映出宋代品茶藝術對茶具的講究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貢茶的蔡襄將數十年來的鬥茶習俗進行總結推廣,撰寫了一部茶藝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著作《茶錄》(1054年),《茶錄》充分肯定了建盞的功用和獨秀地位。《茶錄》問世,鬥茶文化推波助瀾在朝野傳播,建盞中的優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尋的寶物,詩壇巨匠抒發情懷謳歌的極品。建窯由此進入鼎盛時期,生產規模不斷擴大,龍窯多達十餘條,並生產底足銘有“供御”“進盞”的建盞進貢朝廷。
到了北宋晚期,精通茶藝的徽宗皇帝趙佶親自撰寫《大觀茶論》,將鬥茶推向頂峰。書中也詳細描述了建盞的功用,說:“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趙佶把建盞作為御前隆重賜茶的茶盞,“以惠山泉,建溪異毫盞,烹新貢太平嘉瑞茶,賜蔡京飲之。”這時記載的無錫惠山泉,建窯異毫盞和太平嘉瑞茶(建成甌北苑貢茶)便是名震暇邇的“天下三寶”。北宋末年後,淮河以北被金朝佔領,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狂熱的鬥茶風潮逐漸隱去其魅力四射的光芒。至元初,這座創造出廳珍神品的絕代名窯便湮滅在景色秀麗的閩北山丘陵中。
曜變盞 靜嘉堂藏
油滴盞 日本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兔毫盞 大都會博物館藏
完美無瑕的油滴盞
從上述對建窯的敘述中可知,建窯主要有三大名品:兔毫、油滴和曜變。兔毫盞是建窯主產品,它的主要特徵是黑釉表面上分布着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類似兔毛而得名。油滴建盞的主要特徵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水面上漂浮的油花,它也像建窯當地鷓鴣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被稱為鷓鴣斑。曜變盞的典型特徵就是圓環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強光照射下會呈現蘭/黃/紫等不同色彩,並隨觀賞角色而變。而此次上拍的臨宇山人珍藏便是其中的油滴盞。
宋代鬥茶藝術傳到日本,經過吸收發展的抹茶道,能夠很好地流傳下來。優美而稀少的建盞長期以來是日本上層階級珍藏的寶物,尤其在十五世紀達到高潮。《君台觀左右帳記》記載,曜變是建盞之無上神品,世上罕見之物,值萬匹絹。油滴是第二重寶,五千匹絹,兔毫盞,三千匹絹。 當今,優秀的建盞大都被日本收藏。僅存於世的三件曜變都被日本藏為國寶。油滴傳世品也僅十餘件,其中一件為日本國寶。我國沒有一件完整的油滴。藏於日本靜嘉堂文庫的曜變被國際陶藝界公認為天下第一名碗並譽為陶瓷藝術的珠峰,但至今無人能複製,這也就可以理解當年為什麼會有1500套別墅總和的高價了。
從記載來看,油滴是僅此於曜變的第二昂貴品種。油滴的存世量本身就非常小,更不要說本次上拍的這件油滴盞無論從保存狀態還是本身的燒造技藝來說都堪稱一流。業內人士評價:本件作品是至今非館藏文物中最完整、品質最為上乘的建窯油滴盞。更有消息稱,不少藏家、買家此次來到紐約就是為此件作品,所以高價本就在情理之中,不過很多業內人士在拍後還是表示:能賣這麼高的價錢也是稍有意外的,、如今買家對於名品的追逐可見一般。
顯赫遞藏的加持
從今天的市場定律來看,一件作品若想刷新紀錄、締造高價,除了本身無可挑剔的優良品質,其歷史傳承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臨宇山人本就是日本知名的宋瓷收藏家,佳士得為其前後做過展覽,也做過專拍。而收藏這件油滴的家族更是日本顯赫的貴族。這件油滴盞也早在1935年就被評為了“重要美術品”。
收藏這件油滴的家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戰國時期著名的謀士——黑田官兵衛(1546-1604)。黑田官兵衛可以說是一代戰國梟雄豐臣秀吉(1537-1598)得以在亂世統一日本的兩大軍師之一(另一位是同樣十分有名的竹中半兵衛,號稱“今孔明”)。17世紀初,黑田官兵衛之子黑田長政(1568-1622)被封為九州島福岡藩第一代藩主,黑田家的財富與榮耀一直延續到了明治維新之後。黑田長成(1867-1939)侯爵與 黑田長禮(1889-1978)侯爵均是這件建盞的收藏者。
黑田家之後,這件極為優秀的油滴碗為日本近代著名藏家,日本十大商社之一安宅產業株式會社的第二代領袖安宅英一(1901-1994)所得。說起安宅英一,包括“國寶”龍泉褐斑玉壺春瓶在內的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的藏品,很多都出自安宅的舊藏。安宅英一之後,這件油滴輾轉為關東宋瓷大藏家臨宇山人所得,並出現在了紐約佳士得的拍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