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就像北京的房價
齊白石的作品價格就像北京的房價
齊白石雖然是高產畫家,但一生所作山水畫作並不多。近10多年來,他的作品無論是在學術研究中,還是藝術品市場上都頗受學者和藏家重視。如今,白石老人的書畫作品,尤其是山水畫,價格昂貴且長期以來不斷攀升,已經成為實力派收藏家的標配和藝術品市場中的主力品種。所以,對齊白石畫作,尤其是山水畫的研究,已經成為顯學。
中國嘉德2016秋拍中,有一件齊白石重量級山水佳作《蓮池書院》上拍。這件小畫雖尺幅不大,但頗精緻,乃1933年白石老人為“桐城派”末代代表人物、中國近代國學大師吳北江所作,啟功一番感慨後認為此畫“足稱掌故”。此作近期在收藏圈內引起廣泛熱議,本文將這幅天價小畫與北京近期飆升的房價做一番比較,解讀寄萍老人(齊白石號寄萍)畫價與房價間的“量子糾纏”。
《山水冊》 設色紙本 冊頁(十二開) 31.5 × 35 cm
與眾不同的宜居山水
從收藏家的角度來看,齊白石的山水畫,無論是和中國古代的職業畫家抑或文人畫家相比,都有着一種與眾不同的藝術語境,堪稱“異類”。中國山水畫歷來擅畫奇峰異水,而齊白石則擅長描繪田園風情。其實中國傳統山水畫中也有田園山水畫這個門類,而且起源甚早,自隋代展子虔《游春圖》、唐代王維《輞川庄圖》已初具概念,但上千年來發展緩慢,並不是山水畫的主流。
中國山水畫突飛猛進大發展的唐宋時期,國家掌權者和社會精英階層更心慕魏晉以來“詩酒風流”的名士文化,而不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儒家正統思想。所以這一時期的畫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畫作的精神境界追求“怡悅自我、陶冶性情”。
《漢書·古今人物表》里有記,舜的妹妹是中國最早作畫的人,據說她在畫畫時,講究“造化在心,別具神技”,所以山水畫畫得是否符合現實、畫中的房子是否真的能夠住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表達心境。而齊白石山水畫與傳統田園山水最大的區別是其宜居性,站在齊白石山水畫前舒適的內心體會,是站在“倪黃”“四王”等歷代名家的山水畫前所感受不到的——如果可以邁步走入畫中,你盡可宜居其間。在齊白石構建的山水天地中,行之有路,居之有屋,屋畔有田、有塘,偶爾還能看到雞鴨家禽,吃喝不愁。你不用替一些畫中住在奇峰半山腰屋中的“隱士”擔心;也不用發愁找不到上山的路,更不用費心思量那些絕巔奇境中的華麗宮殿是如何修建起來的。
《白石老屋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41.7×49.3cm
用平民心境畫房子
如果仔細觀察不難發現,與歷代田園山水畫相比,齊白石山水畫中房屋出現的頻率非常高,而且在畫面中所佔比例較大。儘管畫中的房屋出鏡頻率高、佔比較大,但是對普通人來說並不是那麼引人注目。對於齊白石畫作愛好者而言,畫中的房屋是夢想中的精神家園——房子周圍的環境和畫面所體現出的意境,都堪稱完美。
白石老人為什麼這麼喜歡畫房子,我們不得而知,或許跟他的出身、生平境遇有很大關係。新中國成立前,齊白石在學術界的評價並沒有達到如今“泰山北斗”般的地位,這和他前半生的漂泊、對藝術執着追求時生活的拮据和窮其一生平衡創作與經營的關係等有莫大關聯。
齊白石的山水畫,與歷代名家的山水畫相較擁有更多的“平民心境”,以《蓮池書院》為例。常言保定文化有“三寶”——“一文、一武、一衙署”,“文”指的就是蓮池書院。蓮池書院不是一般的小書院,乾隆皇帝曾3次臨幸這裡,並賜匾題詩勉勵師生;毛澤東曾蒞臨蓮池說:“蓮池之所以有名,關鍵是蓮池書院有名,蓮池書院在清末可稱為全國書院之冠。”蓮池書院中亭台軒榭、飛檐斗拱、小橋流水、碑牌林立、風光如畫。但在齊白石筆下,如此負有盛名的蓮池書院,僅五棟瓦房、一池蓮花、三株垂柳、一架葡萄和遠方樹木而已,一派田園風情。把蓮池書院改造成自己心目中的田園風情,可能是齊白石內心深處的平民心境作祟。
齊白石的民國畫價與房價比較
民國時代的齊白石雖然談不上生活窘迫,但絕非大富大貴之人,他的字畫價格並不昂貴。民國時期的畫家,喜歡請更有名的人為自己定潤格,於是,齊白石在1921年前後託人請吳昌碩幫自己定畫價:4尺12元(8.6兩銀)、5尺18元(12.9兩銀)、6尺24元(17兩銀)、8尺30元(21兩銀)。以現代經濟學的觀點來看,這種定價方式的本質是,在市場信息極不完備的情況下,請對市場更了解、資訊獲得途徑更豐富的專家幫助生產者定價。這是各個行業在市場經濟不發達的市場中常用的定價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現在看來,這價格並不昂貴,比當時很多名家便宜,當代藏家如穿越到民國絕對是瘋狂掃貨的節奏。於是,1931年,齊白石的作品漲價了:花卉條幅,二尺10元、三尺15元、四尺20元(一尺寬)。即便這樣的價格,也依舊比同時期的很多畫家要低。
經過不懈努力,1922年又得益於陳師曾的鼎力支持,齊白石在日本爆紅,作品大賣。於是1926年,為了能夠在北京有個安靜的生活創作環境,64歲的白石老人花兩千銀元買下跨車胡同15號院。跨車胡同位於北京市西城區中部,北起太平橋大街,南至辟才胡同,清朝時稱為“車子胡同”,相傳是由於胡同中有造車廠而得名。如今,這裡是號稱“中國華爾街”的金融街所在地,國際金融巨頭林立,很難想象高樓林立的金融街區域還有這樣一個四合院。
據資料顯示,跨車胡同15號院坐西朝東,面積204平方米,是一座三合院帶跨院的住宅。按兩千銀元計,當年齊白石買下這所院子時,每平米的價格是9.8元,這基本相當於當時齊白石兩平方尺畫的價格。其實,民國時期北京的房價並不貴,由於不是首都,也不是工業中心和金融中心,北京的物價普遍低於上海、南京、重慶等地,房價也是如此。根據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制定的《文官官等官俸表》規定,民國公務員的最低工資級別是55元。1927年公布的《大學教員資格條例》規定,大學教授月薪為400到600元,講師為160到260元。以此來看,大學教授工作幾個月,就能在北京買個四合院;一般公務員,3年的收入可以在北京買個四合院;被資本家殘酷剝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無產階級代表——紡織女工們,五六年的收入可以在北京買個四合院。
如今價格高昂的北京房產,不但紡織女工買不起,就連大學教授恐怕也買不起。這麼一算,從民國到現在,北京的房價漲幅相當驚人。不過,還有漲幅更驚人的——那就是齊白石的畫價。
《蓮池書院》 設色紙本 65 × 48 cm
畫價兌米PK房價兌米
如何科學、客觀地衡量民國以來齊白石畫價的變化,不但是收藏學問題,更是經濟學問題。民國時期的貨幣和物價,難於直接將人民幣和當今的物價做對比,貨幣實際購買力的比較更有參考價值。中國自古講究“民以食為天”,糧食是國家的根本和底線。按照經濟學的一般原理,以糧食價格來衡量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貨幣實際購買力最為可靠。先看房價兌大米的比較,有關資料顯示,1924年北京的米價是每百斤7.94元,齊白石1926年買下的跨車胡同15號院所花費的2000元,大約能買2.5萬斤大米,每平米房價兌100多斤大米。
根據近期北京大米批發價,2.5萬斤大米大約是24萬元。而北京金融街的住宅二手房均價在2016年10月已經漲到了每平方米12萬元。按大米價格的可比購買力計算,這一地區的房價90年間上漲了100倍。當年買下整座四合院所“花費”的2.5萬斤大米,現在只能買金融街2平方米的房子。
再來看齊白石畫價兌大米的比較。1931年,齊白石自漲畫價後,大約是每平方尺5元,大約可以買63斤大米。而在中國嘉德2016秋拍中亮相的、繪於1933年的《蓮池書院》約2.8平方尺,估價為1800萬元至2800萬元。我們取其中值2300萬元,每平方尺大約821萬元,根據近期北京大米價格,每平方尺畫作大約可買86萬斤大米。按大米價格的可比購買力計算,齊白石畫價80餘年間升值近1400倍,漲幅遠遠超過齊白石1926年買下的那套四合院所在地——北京金融街地區的房價漲幅。
藝術的魅力和價值使得齊白石的畫價,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超越經濟規律和社會發展。如果我們有機會去民國置業,是買北京的房子當公寓,還是做一位齊白石畫作的收藏家?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
《松山閑居》 設色紙本 立軸 148.6 × 46 cm
寄萍老人山水畫的啟示
齊白石的山水畫,是其人生觀的最好體現。《攜杖安閑圖》(中國嘉德2012秋拍,1322.5萬元成交)圖寫遠山近水、樹石小橋,並寫老少相攜、點景魚鳧,呈現出一派鄉居生活的舒適愜意。在此作的題識中,白石老人寫道:“攜杖安閑鷗不驚,沿橋泛泛且隨人。如斯好景君休去,更有松聲學水聲。”顯示出對閑適的田園生活的嚮往。
齊白石山水畫中的房屋,往往出現在風景區內,但並不是簡單地依附於山水的茅草屋,而是強調以人為本,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磚瓦民居,有時候這樣的民居甚至以村落的形式出現在畫中。《設色山水圖冊》(嘉德香港2012秋拍,4600萬港元成交)中的兩開就描繪了這樣的村落:其一幅數間瓦房散落於巍峨青山腳下,另一幅紅磚民宅則身處靜水湖邊,表現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諧共生之景象。
齊白石在一次遊覽西山時,曾吟詩:“萬柳枝疏見草坪,滿天雲霧失清明。牧童手有犁牛在,只有農家心太平。”對於出身農家的齊白石而言,大城市中嚴苛的生存環境和複雜的人際關係,難免讓他心生不適之感,這也讓他對鄉間生活的依戀成為晚年一道解不開的情結。源於“只有農家心太平”,通過對荷塘柳岸、山居老屋、小橋竹徑、青樹歸鴉的描繪,齊白石在寄託自己心靈的同時,也為後人營造了一個可望可即、可感可親的山水化境。齊白石這種更貼近生活的山水畫,往往比奇峻險絕的山巒、曲折蜿蜒的流水、反覆塗抹的皴擦、繁密鋪陳的複雜構圖更能打動人。他的山水畫看似平凡,但細細品味之下,總會令人生出大美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