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鹿角的作用以及藝術價值解析
清 鹿角獨坐椅 成交價格:71萬
在清朝出現過一種特有的傢具叫鹿角椅,為皇家秋圍狩獵所得之物製成。全用材質大型的鹿角支撐製成,搭腦處用一對麋鹿角裝飾,坐墊與靠背均用整塊梅花鹿皮草製作。用料特殊,特顯皇家霸氣。
現代 紅木鹿角椅
當下比較流行的鹿角椅為圈椅式,例如這件現代的紅木鹿角椅選用兩枝形態近似,自然彎曲的鹿角做成優美舒適的扶手,靠背呈“S”型,浮雕靈芝紋,頂部鑲嵌一螭龍玉璧,座面攢框鑲板,面下一周裝飾仰俯蓮瓣紋花牙,足內翻,下承托泥,搭配和諧,對稱自然,結構完美,頗顯霸氣。
馬鹿角 晚清
鹿角為鹿科動物馬鹿或梅花鹿已骨化的角或鋸茸後翌年春季脫落的角基,分別習稱“馬鹿角”、“梅花鹿角”、“鹿角脫盤”。分布於新疆、青海、東北三省等地。具有溫腎陽,強筋骨,行血消腫之功效。
鹿角 砍角處
鹿角的採集一般於冬季或早春連腦骨一起砍下稱“砍角”,或自基部鋸下,洗凈,風乾;或在春末拾取自然脫落者,稱“退角”。
馬鹿角 晚清時期
李先生珍藏的的這對鹿角(附鑒定證書),經權威專家鑒定為晚清時期,整體呈分枝狀,全長約183cm,重 4.95kg,主枝彎曲,直徑基部盤狀,周邊常有稀疏細小的孔洞。側枝多向一面伸展,第一枝與珍珠盤相距較近,與主幹幾成直角或鈍角伸出,第二枝靠近第一枝伸出,第二枝與第三枝相距較遠。
鹿角 鑒定證書
表面呈灰黃色,有光澤,角尖平滑,中、下部常具疣狀突起,並具長短不等的斷續縱棱。質地堅硬,斷面外圈骨質,灰白色或微帶淡褐色,中部多呈灰褐色或青灰色,具蜂窩狀孔,造型優美大方。這件馬鹿角來自於自深圳李先生,願與有識之士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