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受爭議的古董收藏行業——你卻捨不得放棄
飽受爭議的古董收藏行業——你卻捨不得放棄在歷史中,古玩是一門比較偏的行當,而眾所周知的三百六十行根本沒有古玩行,但傳統的古玩行又是文化鏈條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今天為您詳細講解一下傳統古玩行的是是非非。
古玩行又分為兩種;
一種是玩“軟”片兒的;一種是玩“硬”活的,各有分工。所謂玩“軟”片兒的,是指玩名人字畫、古籍善本、碑帖信札之類的收藏品;
而“硬”活則是指玩金石一類的收藏品,這裡的金指銅器、銀器、金器等金屬物件,石是指石刻、雕塑、碑、玉器等一類藏品。
在古代,無論達官貴人還是文人墨客,甚至三教九流的人士,可以說沒有人不喜歡古玩。這原因就在於古玩有價值。有的人用錢來衡量古玩的價值,有的人拿文化來衡量古玩的價值,還有的人用古玩來彰顯自己的身份價值。多種原因註定了社會上各個階層與古玩行的密切關係,也註定了古玩行的基數群體非常龐大。
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考證文獻,而他們所收集的主要是一些古籍善本以及一些帶有銘文的青銅器等。而這些東西一般都是由古玩商手中流傳到這些文人墨客手中的。因為當時的社會環境比較單一,沒有現在的這些博物館、檔案館之類的文獻收藏場館,而古玩商手中又有豐富的資源,所以這些喜愛古代文物的文人與古玩商之間的關係很密切。
當時的文人對古玩商的態度也都很客氣,並沒有因為自己學識高而輕看這些古玩商,相反還經常前往古玩行中詢問最近有沒有新進的寶貝。有錢的文人可以將東西買回家研究,而一些生活比較拮据的、比較窮的文人則只能向古玩商借出研究。古玩商也都很尊敬這些文人,甚至很多理論上的知識還要與這些文人請教,一般的借出請求都會答應,所以文人墨客與古玩商之間的關係也很融洽。
古玩珍寶並不是古玩行生產出來的,而是古玩商以各種手段和方法購買來的,追其源頭,絕大多數古玩的來源都不正當。而古玩行則成了那些衰敗的貴族、當鋪和打家劫舍、挖墳掘墓的人出貨、銷贓的渠道,也只有古玩行能將他們手中的寶貝直接變現。而他們來古玩行兜售最主要的原因是能保證他們全身而退。在古玩行中,替買賣雙方保密是最基本的規矩。古玩商又能憑自己的知識和眼力從他們手中以最低的價格買到最珍貴的寶貝。
然而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官面上明知道這些贓物就在古玩行中,但就是沒有辦法。因為古玩商前腳剛將這些來路不明的珍寶從那些打家劫舍、挖墳掘墓的人手中收來,後腳就又迎來了達官貴人。這些人有的是自己收藏,有的是行賄上級。
即使出了事,古玩商也有的說:“您查的那個翡翠白菜,因為我上次欠和珅大人一個人情,所以剛送到他的府上。如果您要查一查這物件,我給您去追回來?”這樣的一個說辭,即使是官家也沒有辦法。
那些喜愛古玩珍寶的達官貴人對古玩商也都非常尊敬,因為他們擔心古玩商會將假貨賣給他們或者在價格上多收一些,又或者有好東西卻不賣給自己,卻賣給官階、身份、出價更高的人。所以與古玩商打好交道也是常見的。
然而,古玩商的口碑一直飽受爭議。那些打家劫舍、挖墳掘墓的偷盜者如果知道了自己偷來的寶貝賣便宜了,一定會在背後議論這個古玩商;而那些達官貴人,如果這次的東西買貴了,也會在心裡記恨。可是這些人卻又因為利益,不得不維護着這層關係。即使是今天,這種現象依舊如此。
解放之後,古玩商憑藉著自己的知識、眼力以及專業技能被國家所用,成為了國家文物單位不可或缺的人才。不少專家也都有着古玩商的經驗。
古玩珍寶承載的是文化和美麗,美麗的背後卻又掩藏着醜陋的交易,交易的背後又是刻苦鑽研專業知識以及歷史文化的古玩商們。
總的來說,古玩行的確是偏行,但它是受人尊重的一個行業,絕不是所謂的坑蒙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