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多收藏家開私人博物館 是什麼讓他們把資金砸向博物館
那麼多收藏家開私人博物館 是什麼讓他們把資金砸向博物館
古董交易網 在日前召開的2016中國旅遊產業投融資促進大會上,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獲頒中國旅遊行業的“奧斯卡”——“中國旅遊產業傑出貢獻獎”(飛馬獎),同時被表彰為中國民間博物館旅遊第一人,而他也是今年唯一獲此殊榮的西南地區企業家。
下鄉、當兵、任教、做官、下海,再從一名成功的房地產商轉型成為我國着名的收藏家和博物館館長,樊建川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今天,就讓筆者帶您走進樊建川和他的建川博物館。
原始積累出生於1957年的樊建川是四川宜賓人,高中畢業後成了知青、軍人,後轉業到宜賓地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91年,年僅34歲的樊建川已經任職宜賓市常務副市長。然而,就在仕途一帆風順之時,他卻毅然決然辭官下海,到成都辦起了房產開發公司;更出人意料的是,當房地產事業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又把辛苦賺來的億萬家產砸向了博物館這個“無底洞”……這一切,讓不少人把樊建川視為“瘋子”;但對他來說卻非常簡單,就是為了從小就有的夢想。
新四軍雕刻的宣傳資料木版
從9歲開始收藏第一枚毛主席像章起,樊建川無論走到哪裡、做什麼工作,對收藏的熱情從未減退。
幾十年間,他通過撿破爛、淘地攤、眾籌、購買等方式收藏了數以萬計的藏品。
1993年,36歲的樊建川辭去了宜賓市常務副市長的職務,到成都的一家港資房地產企業干起了辦公室主任。一年後,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了“建川房屋開發有限公司”。到2001年,這家企業已經躋身四川省同行業前十名。樊建川個人也多次入選“胡潤中國富豪排行榜”。
或許對於許多人而言,“賺錢”意味着成功和滿足;但對樊建川來說,大筆的資金只是他實現收藏夢想的原始積累。他終於有足夠的錢來收藏文物了。
從2005年建川博物館開館至今,位於成都市大邑縣安仁鎮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已經建成開放了抗戰、地震、民俗、紅色年代四大系列27座場館。每當接待重要客人時,樊建川總會親自上陣,對每件文物及其背後的故事如數家珍。與筆者聊起他的寶貝,樊建川也是充滿激情,以至於沒有察覺到香煙燒到了手指。
精明勤奮收藏絕對是個技術活兒,僅憑愛好和衝動,是不可能成就樊建川這樣的“中國十大收藏人物”的。樊建川常說:“收藏之樂,在於憑你的慧眼、經驗和歷史知識,以最低的價格收藏到‘真貨’。這就像是用小魚餌釣到了一條大鯊魚。”
一次,樊建川在某古玩市場的一個小攤上看到一把精美的瓷壺。見買主上門,攤主連忙介紹:“這是劉雨亭壺,戰爭時期的,特別珍貴,關鍵是孤品哦1樊建川一眼便認出這是抗戰時期146師師長劉雨亭所制的一套瓷器中的一件,自己就有其中兩件。他便對攤主說道:“這不是孤品,我就有一把。”見攤主不信,樊建川隨即把款識“珠山瓷業譽滿全球/余長一四六師/經理轉戰江浙皖贛者四年……”背了出來。攤主聽完,也疑心自己手裡的瓷壺並非孤品,於是便低價出手了。
還有一次,樊建川在四川某文物商店裡看中一對精美的瓷碗。店員介紹說:“從題詩上看,主人是位深居廟堂的大人物,但是不知‘相伯馬先生’是何許人也。”樊建川一邊端詳,一邊思量,認出這位“相伯馬先生”正是發表《為日禍告國人書》、被公認為愛國老人的大名鼎鼎的馬相伯先生,於是趕緊掏錢買下。
用小代價獲得高回報有時靠運氣,而為了有價值的文物長途跋涉對樊建川來說則是家常便飯。
在援華美軍館中,有一個印有USA標誌的美軍汽油桶。為了這隻汽油桶,樊建川趕赴雲南深山,從當地一位村民手中以800元購得。因為沒有公路,樊建川只好和助手滾着汽油桶下山。由於擔心汽油桶滾落或摔壞,他們只得交互在前面擋住慢慢推。好幾里山路加上天降大雪,當兩人把汽油桶滾到大路旁邊時,已經疲憊萬分。
在樊建川的收藏法則里,“道義”二字極其重要。去年,援華美軍情報官希爾少校的女兒將父親在華工作時期的物品捐贈給建川博物館,包括一級文物14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36件。樊建川向其承諾,絕不用於交易,並且專廳展覽。
傳承歷史民辦博物館往往有着強烈的個人色彩,建川博物館也處處體現着樊建川“為了和平收藏戰爭、為了未來收藏教訓、為了安寧收藏災難、為了傳承收藏民俗”的初衷,用海量文物記錄和傳揚着中國近百年來的史實。
川軍繳獲的日軍歪把子機槍
經過多年積累,如今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已經建成並開放了抗戰、地震、民俗、紅色年代等四大系列27座場館,擁有藏品1000餘萬件,含國家一級文物404件,是目前國內民間資本投入最多、收藏內容最豐富的民辦博物館。聚落內的壯士廣場、手印廣場、正面戰場館、川軍館、美軍館、戰俘館、地震館都是首創,而且其中許多內容沒有迴避敏感的歷史政治問題。正是這一點,讓觀眾深感難能可貴;就連當初參與設計、運作建川博物館的人,至今都認為這是一個奇蹟。
樊建川記錄和傳揚的不僅有近代史事,還有現代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2008年,“5·12”汶川地震發生僅一個月,第一座汶川地震紀念館就在建川博物館聚落免費開放。武警部隊第一艘衝到震中映秀鎮的衝鋒舟、空降部隊救災時使用的降落傘、永遠停留在地震發生時刻的座鐘、被滾石砸癟的運鈔車……大量從災區收集的實物和照片真實反映了災難帶來的傷痛,讓觀眾潸然淚下。
在樊建川看來,人生短暫,但他的博物館可以“活”100年甚至1000年,那是生命的又一種形式。“將來,要想了解這100年的中國歷史,大邑的博物館聚落是不能錯過的。
川軍製造的土手雷”
開設建川博物館絕非出於功利,因為這裡雖然已經實現盈利,但與樊建川當初的房產事業根本無法相提並論。支持樊建川這樣做的,是傳揚中國百年歷史文化的近乎狂熱的使命感。
為了給博物館選擇合適的落戶地點,樊建川奔波於全國很多地方。按照他的構想,建川博物館需要500畝建設用地。然而,房地產開發商的身份卻屢次讓他陷入窘境——相關部門總懷疑他獲得開發權後,會用很少的土地建設博物館,而把絕大部分土地用於房產開發。雖然無數次被懷疑,但樊建川從未想過放棄。最終,成都市大邑縣選擇了他,而他也用道義和真誠在這裡建起了建川博物館聚落,為大邑縣安仁鎮成為中國唯一的“博物館小鎮”繪就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傾盡所有開設博物館,樊建川既沒有想過賺錢,也沒有想過留給自己的後代。早在10年前,樊建川就在成都蜀都公證處的見證下立下了遺囑,其內容為:“成都建川實業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四川省建川藝術品投資有限公司、四川安仁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我個人所有部分在百年後全部贈予成都市政府。”他甚至對女兒說:“我死了以後,你再想到博物館看看就得自個兒買門票。”
除了目前估價數十億元的產業,樊建川還對自己的“後事”做出這樣的安排:“死後,皮囊交給我曾工作過8年的第三軍醫大學,廢物利用:1.零碎部件如角膜等,隨便取、隨便用;2.骨骼做成標本用於教學,告訴未來的學生,這就是老教員樊傻兒;3.皮剝下來綳成一坨戰鼓,永遠陪着我的博物館,客官為博物館捐點錢便可以敲我,謂之‘鼓舞’,而收到的捐款必須用於博物館的持續發展……”
今天的建川博物館聚落已堪稱一個奇蹟,它真實再現了中國近現代史;樊建川也成為這段歷史當之無愧的記錄者和守護人。不過,現在的成就對樊建川而言,遠非終點。他還計劃陸續建設包括改革開放、西康往事等主題和反映新中國60年歷史的數十座博物館,為民族、為國家、也為自己留下寶貴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