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瓷器的發展及用料來鑒定萬曆瓷器真偽
明 萬曆 青花蟠龍紋大梅瓶
萬曆朝長達48年,瓷器燒制規模在明代堪稱第一。至萬曆初優質的麻倉土已開採殆盡。吳門托地方新土質量雖更佳,但路途遙遠,無法多運,僅能用作小器。製作大龍缸等大件器物,只能用附近地膏土,摻和湖田出產石末使用,質地稍次、胎骨粗松。
明 萬厲 官窯團龍紋
萬曆時期的官窯瓷器釉色白中泛青,乳池狀居多。細瓷釉面光亮。所採用的青料有三種:早期——萬曆二十四年前用進口回青,呈色青紫極似嘉靖青花。中期——萬曆二十四年到三十四年,用回青摻和石子青,按不同比例分別稱為上青、中青和下青。比例適當的呈色明麗而鮮藍。晚期——萬曆三十四年後,石子青比例增加,呈色灰穆暗淡,大件器物更為明顯。
明 萬曆官窯龍紋罐
明萬厲時社會經濟生活急劇變化,商品經濟迅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開始出現。它反映在瓷器生產上,民窯壯大,可以燒出和官窯相比毫不遜色的作品,萬曆後期一部分官窯器採用官塔民燒的辦法。在生產工藝上,分工明細,專業化程度高,其結果提高了技能,青花製作工藝日益精湛、紋飾線條無不鐵劃銀勾、流暢生動。紋飾題材以龍鳳、嬰戲、花卉為主。
萬曆時期的龍紋——細身、龍首上顎突出。鼻尖成如意狀,似豬嘴,稱豬嘴龍。萬曆官窯青花中,仿宣德青花常見,造型和紋飾都刻意追摹,但題萬曆款。萬曆以後、天啟、崇偵朝政冶昏暗,內外交困,官窯器完全停止生產,明代官窯青花發展被迫打上了無奈的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