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收藏家是如何在日本購買淘古玩的
看中國收藏家是如何在日本購買淘古玩的中華五千年的文明,留下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散落在世界各地。今天,隨着國內藝術品價格的攀升,在利益的直接驅動下,中國古董商人們開始走向世界各地,收集、獵奇尋覓失落的中國寶藏。日本很早就和我國有文化交流,自然地,今天也就成了中國人趨之若鶩的淘寶地之一。商人去那進貨,拍賣行去那徵集,一位從業多年的商人,向記者透漏,他每年有一半的時間是在日本。中國藏家究竟是如何在日本淘寶的呢,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了三位業內人士:常年從事古董買賣的蔣先生、在日本開辦美協拍賣的藤先生,以及日本伊斯特拍賣行的掌門人關敬先生。
蔣先生已經是“第二代”在從事這個生意的了,在中國還未開放時,他是做古董出口的,近兩年,形式發生了逆轉,於是出口變成了進口。日本也是他常跑的國家之一。據蔣先生介紹,像他一樣的商人去日本買東西,最主要的途徑還是通過拍賣。
記:您跑日本都是怎麼收貨的呢?直接去古玩店買么?
蔣先生:大部分都是拍賣。偶爾也會順帶的逛下古玩店。但是因為日本現在經濟沒落了,這些古董商也跟着沒落了,你到他的店裡他幾乎已經拿不出什麼東西給你了。
記:那您就是得到了消息,然後去那邊拍賣?主要去哪些拍賣行呢?還會通過別的什麼形式購買么?
蔣先生:最主要去的就是東京中央拍賣行,中央會給我們寄圖錄,看到合適的東西就去了。當然,也有一些別的拍賣行,像是馬上5月,我就要去日本,是日本協和拍賣。我想大部分的藏家/商人應該跟我差不多,都是通過拍賣,日本本地的古董商勢力很強大的,很少和他們做生意。偶爾也會去下日本的“交流會”。現在日本個別地方的交流會放開來了,因為他們發現中國人很能“買”,到了裡面大把大把地花錢,所以部分地方放開了,但是還是要登記的。
日本伊斯特拍賣行的社長關敬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也特別指出,“我們其實也切身感覺到了,在拍賣會上越來越多的中國客人。當然香港的拍賣肯定是有很多內地客人。但是,我們現在在東京舉辦的拍賣會,也會有很多中國的買家來參加。”
交流會
編者:日本古董交流會,既是拍賣的前身,也是日本最古老的古董交易方式,今天雖然已經沒落了,但仍然在頑強地支撐。儘管交流會要求必須是日本人,才能參與,但由於經濟形勢的下滑,今天少部分也開始對中國開放。藤先生在東京、北京、上海三地征戰已有20餘年了,對這個行里的門道可說是了如指掌。
記:聽說您對日本的交流會十分了解,您願意和我們分享下日本交流會的運作模式究竟是什麼樣的嗎?
藤先生:日本交流會在日本已經有數百年的歷史了。根基扎得非常的深。日本交流會其實是非常非常小眾的。我這麼和你說,日本過去的古董商人,最早的,他們開始帶徒弟,徒弟又帶徒弟,如此往複……徒弟帶徒弟的,於是這麼些個徒弟、徒孫在一起就形成了“交流會”。所以“交流會”在一開始是十分局限的,越是高檔越是局限,而且是在一起玩的人,拉幫結派的,而且玩的都是同一種東西。日本有個“不言堂”就是個挺大的派別,桃李滿天下。
現在對中國開放的交流會只是一些小地方的,大的還是很嚴格,一般人是進不去的。也因為日本的這種交流會十分局限,所以幾百年來,這個形式就保護當地古董商的利益。因為所有的消息就只有他們這個圈子知道,一有什麼好東西出現,他們就自己內部消化了。
記:既然交流會這麼局限,那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進這個交流會呢?
藤先生:首先你必須是日本人。而且要在著名的古董店裡從業三年以上,這些古董店必須是業內公認的。這樣以後你才能申請註冊、登記去進入這些交流會。這些交流會還是很排外的。東京,有個阪本五郎,他開的“桃李會”在業內是比較有名氣的,我也不瞞您說,我也是通過有人三番五次的介紹,現在才算是進到這個交流會裡面。
記:我有一點不太明白,如果這個圈子這麼局限的話,那麼這些古董商人出貨的時候怎麼辦?永遠都在這個小眾的圈子裡面,藝術品的價位怎麼才能攀升起來呢?
藤先生:不是這樣的,交流會的局限只在於保護他們進貨的利益。這些大古董商手上都操縱着大客戶,像是博物館以及國際拍賣行,佳士得、蘇富比(微博)很多東西都是從他們那裡選去的。出貨當然還是要對外的。
但是因為,他這種交流會的形式,除了對古董商以外,對別人都是沒有好處的,這個市場不能總是你們壟斷啊。再加上公開拍賣的出現,公開拍賣是完全透明的么,所以現在交流會越來越沒落了,雖然拍賣現在才剛剛在日本站穩腳,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不久的將來,拍賣肯定會將這個交流會的形式徹底的取代。
編者:藝術節(Art Fairs)現在在全球各地越發的火,TEFAF市場報告主筆認為這種火熱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拍賣目前的強勢,讓藝術商人們感受到了生存的危機。為了能夠和拍賣相抗衡,藝術商人們聯合組織起來,形成各種“節”。事實上,今天很多商人都認為這些藝術節的銷售額已經遠遠超過了他們的店鋪。這個氣氛在日本也不例外。同時,日本伊斯特拍賣行的社長關敬先生表示拋給了我們一個嚴肅的話題,他表示並不主張中國商人們現在這種淘寶,日本也曾經有過相同的歷程,中國藝術品價位未來的持續性將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記:在中國我們會有像北京古玩城這樣的地方,所有的古玩商聚集在一起,外地的客人來了可能就會直奔北京古玩城。歐洲也有一些古玩街,好比英國倫敦的Bond Street,是中國淘寶人必去的地方,在日本有沒有類似的古玩聚集地?
關敬:日本,當然也存在零星的,類似於“古董街”的形式,但不是主流,也不會像北京的這麼全、這麼大。只是會有一些古董商的店聚集在某地,大家可能就會奔到這個地方去。但是相對這種店的聚集形式來說,可能是像藝術節或者古董節這樣的在日本更為流行。日本各地的古董商會選擇在某個特定的時期上東京或者上某個城市做一個這樣的節日,全部都是古董商聚集的,大家也會按照既定的時間來這淘寶,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記:能給我們舉幾個在日本比較有名的古董或者藝術節嗎?
關敬:藝術節東京會有很多,每年4月份的節日都是比較有名的。如果說具體到古董,像“平和島”、“後樂園”這幾個古董展是相對比較有名。但我不建議人家去淘什麼寶,如果完全想抱着一種淘寶的心情,買便宜、而且很好的東西,比較難,為什麼?因為這些古董節本身也是業者(古董商人)舉辦的,我有提到說日本交流會的文化非常根深蒂固,這些東西都是經過交流會的,某種意義上來說,價格、價值都是大家已經認定過之後的。如果真的是好東西,它的價錢不會很便宜,你想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到非常好的東西,非常難,其實比較少。
記:現在中國人去海外買東西,倒不見得是為了“淘”,而是存在海內外的價差,他們認為在日本買到的中國藝術品就會比在中國買便宜,不知道社長是否了解中國藝術市場行情,您認為存在這種價差嗎?
關敬:首先得確認的一點是,以現在中國藝術市場價格來說確實還是存在海外差的。但是這個差別會不會一直存在是一個問題,也就是中國國內的藝術品價格會不會一直持續現狀,我覺得是個問題。現在中國跟當年經濟高度發展的日本非常相像,大概是80年代左右,那個時候日本很多人曾經去歐洲去美國,也像中國人現在這種淘寶的感覺,去瘋狂地購買日本的東西,日本也有很多的東西流往歐洲那邊,尤其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日本的浮世繪。當年給我的感覺就是,只要在那邊找到日本的東西,當然在那邊也是通過拍賣或者是店裡邊賣,其實已經是有一個他們的市場體系的價格,但是你只要把東西買回來,再拿到日本來賣。基本上沒有不賺錢,所以曾經日本也有過這樣瘋狂的時間段,大家都跑到外面去買東西,拿回來再去賣,去求這個差價,這個差價在當時也確實存在。但是當時存在不代表一直存在,日本後來經濟泡沫破裂了,古董商啊,藝術市場啊就此沉淪,也就沒有人再出去找東西了。中國藝術市場現在的泡沫,我認為是有的,就好象上世界90年代的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