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完和田玉的六看八養——你知道幾個?
和田玉收藏的六看八養——你知道幾個?
“石之美者謂之玉”,玉之所以區別於石,是因為玉之美,而非玉之白。真正主導玉之價值的,是玉的溫潤之澤。
玩玉六看
一、看結構
“無結構”是現今常被提起的一個詞,而如何才算無結構其標準卻又不一。很多人認為無結構必須是在任何自然和人造光源條件下肉眼直視觀察玉內無任何結構。無結構就意味着玉質極緻密,是纖維狀交織結構的極端形態,因此無結構的“熟”玉密度和硬度會比一般的玉石略高,而玉薄之處有時會顯透,但區別於青海料水性的“嫩透”,是韌性與剛性並存的“熟透”。整體觀察“熟”玉的質地柔韌中又透顯出剛性,會散出一種寶光感。
二、看玉色
老玩家都會有一個感覺,往往質地特好的籽玉很難達到特級白的標準,而色極白的籽玉往往質地又會顯疏鬆,有乾澀之感。這就如同雪與冰的關係,兩者本是同一物質,雪的結構疏鬆,更易折射光線,就顯得很白,而一旦由雪變為冰以後,結構緊了密度高了,顏色也就沒那麼白了。而我們看“老熟”的籽玉,有人說它的白色會微泛黃,有人說它的白色會微泛粉,其實都是想形容“脂白”這個概念,“脂白”絕不是雪白,更不是紙白。“熟”玉之色應是有油脂光澤的暖白色調,這種色調自然而然地會給人一種精光內蘊之感,不是極白,卻又比極白更讓人感覺心情靜謐,似乎玉與人可以由此而融為一體。“熟”玉之色的“暖”是必須被強調的,色可以偏青,但絕不可偏灰偏冷,否則它又如何能被稱之為“熟”呢?
三、看毛孔
如今毛孔已成為籽玉的重要身份證明,以至於明明一塊可以完整對稱的玉牌非得缺去一角以留下那“珍貴之皮”,而同時日益成長的“高科技”手段讓玩家們對毛孔也越來越把握不定,但總的說來以今日之工藝天然毛孔與人造毛孔還是能區別一二的,畢竟長期積累與短期速成給人的第一感覺總會有些不可言明的差別。再來說“熟”玉的毛孔,由於“熟”玉的質地緊密,其毛孔也相對細微,表面不會有較深的坑窪,毛孔大小也相對較平均,但一定要區別於噴砂毛孔的機械平均感。用肉眼觀察,“熟”玉表面毛孔折光柔和流暢,不會有粗滯感。
四、看皮色
還是由於“熟”玉質地緊密的緣故,其皮色往往想入而又不得入,於是只能在極淺的表面着色化開,因此“熟”玉的皮色多為灑金色,且多為活皮、油皮。所以說“灑金皮下出羊脂”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些“老熟”的光白籽中,常會感覺其表面有一層不易察覺的淡黃色包裹,那其實也是一層灑金皮,所以這類料開出后里面的肉往往會比表面更顯白一些。
五、看形狀
“熟”玉的形狀在籽玉中最為流暢,過渡最為自然,不會有鮮明的稜角,包括一些老的斷面綳茬,都在歲月的歷練下變得柔和順滑,把玩起來給人一種舒爽感。
六、看手感
判斷玉的手感,首先要把玉在凈水中浸泡至少一晝夜,去除其表面油跡污漬的殘留,以避免影響真實手感。“熟”玉從水中取出時,由於其表面毛孔細密,可以觀察到水與玉會迅速分離,甚至不用擦拭玉就會將水幾乎完全排除。將“熟”玉握於手中摩挲感覺,如嬰兒肌膚般的凝脂之感便會在此刻出現,順滑流暢,毫不滯手,甚至讓人擔心它會脫手而出。
養玉的8個專用術語
所謂養玉,講的便是藏家除了要對玉器進行日常的擦拭外,還須將它貼身而藏並且要不斷地盤玩,只有這樣才能使玉石化蛹為蝶,綻放出自身的靈性和色澤。一般說來,“養玉”的關鍵在於“盤玉”,盤法得當就會事半功倍,否則就會功虧一簣。
盤玉,有“文盤”和“武盤”之分。藏玉在身,通過佩戴、把玩等讓玉器與恆溫的人體長久接觸以達到養玉的目的,此乃“文盤”。文盤不會傷及玉器,但效果甚微,往往非三五年不能奏效,有些甚至要耗費數十年的時間。新采之玉適合文盤,只有經過一年以上的文盤後玉的硬度才會逐漸恢復,這時方能適當藉助外力盤養,這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武盤”。武盤時可用乾淨的白布不斷磨擦玉器,受熱產生的高溫可以將玉中的土氣迅速逼出,使其晶瑩潤澤。但武盤不可操之過急,以免讓玉器毀於一旦。
另外,盤玉還有“意盤”一說。意盤是指藏家在盤玉把玩的時候還需想着玉的美德,並從玉的美德中不斷地汲取精華,以養自身的品性,這樣一來,玉器得到了養護,養玉之人的心靈也得以凈化,時間久了自然便可達到人玉合一的至高境界。如此說來,養玉,與其說是人養玉,倒不如說是玉養人了。
1、擦玉
是用清潔過的軟毛巾或者羊皮擦玉器的表面,可達到一定的養玉效果。
2、盤玉
是通過手玩或摩擦臉部,其人的身體的皮膚表面有意識的進行摩擦。但是人體皮膚含有油質,盤完玉後應用乾淨軟毛巾擦掉油質。
3、養玉包括擦玉、盤玉在內,注意正常的濕潤度,像佩件、手鐲類通過佩戴可以達到玉石內部及表面達到一定的潤而透的效果。
4、修復對有碰缺損壞的玉件,應及時修復,才具備養玉的條件。
5、恢復對於一些擺放在太陽(紫外線)強烈照射或是室內有強光長時間照射的恢復,放在陰潮的室內一段時間,即可恢復玉石表面的吸附水,再用軟布擦拭即可恢復一定的潤度和光亮度,也可在博古櫃及櫃檯內放置一杯水,也可達到上述效果。
6、補水指拋光過度使玉石表面吸附水及分子層間水損失,其表面結構受到一定的損傷,叫做非金屬“疲勞”,其特徵是玉石表面為乾枯的光亮。比較好的方法是“盤玉”和“土浸”,在一定濕度的土裡放置一段時間能達到補水的效果,或者是用生的竹子再拋光一次,也可以達到一定的補水效果。
7、“療養”有些廠家為了降低打磨拋光成本,用一些廉價的綠粉拋光,對玉石表面進行拋光,會把玉石的翠部分“燒”掉“一層”。其療養方法是用熱水加洗衣粉洗去玉石表面的綠粉,再用熱水加透明香皂水徹底洗凈、晾乾,然後用生竹子加鑽石粉再次拋光,恢復翠的原面貌和自然特徵,也可達到養玉之效果。
8、避避碰傷碰壞,保存妥善,避免與酸鹼類物品接觸,避免長期強光照射,以免損傷玉石表面結構。
養玉是玉器藏家的至樂之趣,也是一種超然物外的享受。養一方美玉細細盤玩,於靜謐中細品往事前塵,讓自己的心情也沾上一點玉的靈氣。當歲月流逝如水,衰老的只是容顏,而我心一如玉石,走過滄桑,走過雕琢,走過愛恨,走過情仇,再回眸時,早已是百鍊成玉,有着玉的溫潤、玉的細膩,也有着玉的淡定和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