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青白瓷的起源與發展
青白瓷是我國宋元時期主要瓷器品種。其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青中泛白,白里顯青,具有胎膩潔白,透光見影,釉面瑩潤,色澤如玉等特徵。它不象白瓷那樣雅潔素凈,也不象卵白瓷那樣失透,牙白瓷那樣潔白無瑕,更不同於青瓷那樣以青色調為主。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燒過程中,火候的控制、氧化還原氣氛掌握不當諸多因素,而使產品呈現米黃色。宋代蔣祈《陶記》中說:“……兩淮所宜,大率皆江、廣、閩、浙澄澤之餘。土人貨之者,謂之‘黃掉’。黃掉雲者,以其色澤不美而在可棄之域也。”蔣祈所說的“黃掉”產品,就是青白瓷中所燒造不成功的炒米黃色瓷。
古人把釉色介於青白二者之間的瓷器稱為青白瓷,明代瓷器生產已步入高度發展時期,五彩瓷器創燒,青花瓷和各種顏色釉瓷長足發展,而後青白瓷被甜白瓷和其他顏色釉瓷所取代。考古發掘資料表明,明代青白瓷雖偶有生產,它已處於衰落時期,青白瓷的稱謂,到晚清改稱“影青瓷”。
對青白瓷起源問題
1981年著名中國古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在《中國陶瓷考古概況》一文中指出:“瓷器仿玉器始於宋代,以江西景德鎮首先仿製成功,當時有‘假玉器’、‘饒玉’之稱……”。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鎮窯為代表燒製成功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同時在敘述六大瓷窯體系形成時說:“這些瓷窯系所以能形成,固然是唐代‘南青北白’的瓷業布局與發展趨勢下合乎邏輯的發展;另一方面又是瓷器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首先是鄰近瓷窯的相繼仿製,繼之就是瓷窯的增加與窯場的擴大,形成瓷窯體系。”
上述關於青白瓷的起源和青白瓷系形成的論斷,在很長的時期內,未見提出異議。1987年以後,由於各地考古調查發掘中新資料的不斷發現,陶瓷考古界開始對青白瓷的起源提出了新的見解:
1)趙青雲先生在《河南影青瓷的起源與發展》一文提出:“……河南影青瓷是在早期青瓷燒造技術基礎上孕育出來的……其胎釉和景德鎮湖田窯的產品雖有某些相似之處……然江西青白瓷裝飾線條纖細而流利,河南青白瓷的裝飾卻比較粗放而活潑……不見湖田窯的覆燒青白瓷……”
2)胡悅謙先生在《安徽江南地區的繁昌窯》一文中提出:“繁昌窯早在五代時就創燒了影青瓷”。陳衍麟先生在《繁昌窯器釉色及造型工藝》一文中提出:“繁昌窯始燒於五代,興盛於北寧,廢燒於南宋。”;又說“影青瓷是在五代北宋時期南方青瓷受北方白瓷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新瓷種,宋元時叫青白瓷。”
3)湖北省考古工作者在《湖泗窯考古發掘獲重要發現》一文中指出,“湖泗窯的發掘再次證明宋代青白瓷並非景德鎮一家獨斷。”1997年7月該省的考古工作者又在《湖北青山窯考古的重要收穫》一文中指出:“青山窯同時燒造青瓷、青白瓷和白瓷,及少量的黑釉瓷……五代至北宋初,兩窯產品多系精細中高檔瓷器,主要是青白瓷器,其次白瓷和一部分青瓷。”
4)蔡毅先生在《關於景德鎮與繁昌青白瓷的討論》一文中,對青白瓷的起源提出“異地始燒”和“同時崛起”的觀點,又說:“只是略有先後,初始之時在某些工藝技術方面,繁昌窯可能還可能處於領先地位。”
上述關於青白瓷起源的種種觀點表明,青白瓷的起源問題,近十餘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受到陶瓷和考古界的關注,隨着考古事業的發展和古窯址調查發掘的增多,新資料的發現,人們的視野逐漸擴寬,老一輩陶瓷學者在八十年代初認為“青白瓷仿玉是景德鎮首先仿製成功”以及“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鎮窯為代表燒製成的一種具有獨特風格的瓷器”的觀點,看來似有進一步研究和討論的必要。
筆者認為:
一)景德鎮窯青白瓷釉色好,品種豐富,裝飾多樣,工藝先進,實用美觀,窯址規模龐大,遺物豐富,是青白瓷窯系的代表產品,當之無愧,它遲至元代才使用二元配方制胎,是它制瓷業落後的標誌。“它首先仿玉成功”的觀點,目前還缺乏有力的實物證明。1997年冬,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湖田窯豪豬嶺窯址發掘中,見伴隨高足碗出土的青白瓷碗,底足內壁斜削工藝與安徽繁昌窯相同,使人聯想到北宋時期景德鎮與繁昌窯的關係。
二)景德鎮窯生產的青白瓷胎中氧化鋁含量低,宋代僅為18.65%,釉料在焙燒熔融過程中粘度小,易於流動,釉面燒結後,釉薄處青中泛白,積釉處白里顯青,呈色理想,受到用戶的讚賞,加之地理上的優勢,瓷土原料和松柴豐富,水陸交通便利,因而瓷業大為發展。
三)安徽的繁昌窯,青白瓷創燒時間早,其化驗證明胎中氧化鋁含量高,佔21.52%,五代時已使用二元配方制胎,瓷質緻密,制胎先進,由於裝飾單調,工藝保守,如先進的覆燒工藝未能引入,生產落後,水陸交通不便,特別是當時胎中氧化鋁含量高,釉料在焙燒過程中粘度大,不易流動,氧化還原不易掌握,大部分呈色不夠理想,市場佔有率逐步縮小,在南宋時市場競爭中被迫而停燒,它首創青白瓷的可能性極大。
四)河南青白瓷,從其化驗結果表明,其胎釉微量元素與景德鎮相似,可惜未見其胎中氧化鋁含量數據,參照鈞窯宋代瓷器胎中氧化鋁含量為25.4%~28.9%,推知河南鈞窯兼燒的青白瓷胎中必然是氧化鋁含量高,加之其生產青白瓷窯,均為當地大窯兼燒,產量較少,而且在瓷業極度發達的中原地區,工藝落後,未能就近引入先進的覆燒工藝,市場佔有率極低,在當時商品激烈競爭中,未見創燒青白瓷有力的證據。此外,湖北青白瓷窯址規模不小,產品豐富,從發掘報導中得知其生產青白瓷窯始於五代,發掘報告尚示發表,有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