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卻花2個多億買了本《局事帖》
沒錢卻花2個多億買了本《局事帖》近日,華誼兄弟董事長王中軍以2.07億元競得曾鞏的《局事帖》刷爆朋友圈,而且之後的春拍,部分拍品大爆,也引發了業界討論。藝術品市場是個信心市場,買家的信心直接影響到流入到市場的資金量的多少。因此,藝術品市場與宏觀經濟呈順周期關係。在經濟繁榮時期,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藝術品市場興旺;而在經濟不景氣的階段,藝術品市場也會受到拖累,價格和成交規模都會下降。
然而,最近兩年,在經濟增速放緩,經濟運行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將延續L型走勢的大背景下,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卻出現了明顯的兩極分化現象:一方面,中低端的藝術品身價大跌,成交量大幅萎縮;另一方面,與艱難的宏觀經濟走勢完全不同,生貨和精品在拍賣市場上非常搶手,億元級成交的拍品屢見不鮮,購買力強勁。
自2014年以來,為了刺激經濟,央行多次降准降息,貨幣發行寬鬆。截至2016年4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給量M2的餘額已經達到了144.5萬億元,同比增長12.8%。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已經達到99萬億元,同比增長14.4%,貨幣供給和貸款的增速都遠遠高於名義GDP的增速,流動性過剩是不爭的事實。
有研究表明,貨幣投放對實體經濟的刺激效率下降,從2014年以來,實體經濟的投資回報率已經低於融資成本。資金永遠是追逐利潤,由於股市低迷,投資實體經濟回報率低,無風險利率持續走低,導致過剩的貨幣脫離實體經濟流向收益較高的資產市場,大量資金在尋求更高收益的金融資產。在利率下行、剛性兌付逐步被打破的背景下,投資風險加大,資產管理機構難以找到收益較高的固定收益類資產,“錢多+資產荒”已成為市場的主流看法。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生於儒學世家,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史學家和散文家,與歐陽修與王安石關係密切。《局事帖》是曾鞏寫給同鄉的一封信。這封信是傳世孤本,流傳了900多年。在藝術品市場,流傳有序的精品之作歷來是藏家追逐和爭奪的對象,名家收藏、稀缺性都會給作品增值。
在中國經濟增速下行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地方債的置換將高收益、低風險資產轉化為低收益、無風險資產。銀行不缺錢,但苦於缺乏收益好有前景的項目。2015年7月後,資產荒現象更是凸顯,大量資金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安身立命,已經成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傷痛。雖然政府希望資金流向實體經濟,但是實體經濟不賺錢,導致大量的流動性湧向資產市場,在金融市場里空轉,流竄於不同市場興風作浪,讓房地產、黑色金屬、大蒜等市場風起雲湧。在貨幣流動性充沛下,資金遊盪到哪裡,哪裡就激流勇進,價格上漲也無法避免。
在此環境下,“找資產”成為了大量貨幣最普遍和最直接的訴求,藝術品的天價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一種貨幣現象。名人的藝術精品具有較好的歷史價值、學術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和經濟價值,在通貨膨脹的強烈預期下,伴隨着收入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藝術品的需求必然會越來越大,藝術精品的價格也會越來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