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吸引眼球的藝術建築裝置top10
從包圍在意大利湖金色碼頭裡佔地100,000平方米的漂浮碼頭,到內華達黑岩沙漠上雄偉的火人節建築,我們在2016年見證了大量來自全球的裝置藝術佳品。這些作品或是臨時存在,或是永久佇立,或富有交互感,或寓意深遠,不論哪一者都給觀者帶來難忘的體驗。繼續我們對年度大事迹的評論,我們來看看在2016年最吸引我們眼球的十大藝術裝置。
浮動碼頭終於揭開神秘面紗
廣受大眾期待的《浮動碼頭》終於揭開了神秘面紗,10萬平方米閃閃發光的黃色布料包裝了整個浮動碼頭,連接了整個意大利伊塞奧湖。“浮動碼頭”這一概念由克里斯托(Christo)和珍妮?克勞德(Jeanne-Claude)在1970年提出,碼頭隨着起伏的海浪上下浮動,當參觀者沿着作品從蘇爾扎諾散步至蒙特伊索拉,再走到聖保羅島,終於親自感受了作品的偉大。長達3千米的通行道鋪設在水面,周圍的群山提供了鳥瞰作品的最佳視角,金黃色的走道通向城鎮的同時又半包圍着城鎮。走道繼續沿着小鎮蘇爾扎諾和Peschiera Maraglio上的步行街道延伸1.5公里。
JR在里約製作巨大的運動員雕塑
為了迎接即將到來的里約奧林匹克運動會,藝術家JR在里約製作了兩個公共藝術作品,它們是這位法國藝術家inside out項目的延續,但是採用了一種全新的創作材料:施工腳手架。這兩個作品分別是兩個超乎尋常大的運動員雕塑,位於里約城裡兩個非常顯眼的地點。第一個雕塑作品被安裝在一棟居民樓的樓頂,它的主體結構由一系列有序排列的腳手架構成,腳手架之間覆蓋著巨大的帆布,構成一個跳高運動員的形象。第二個雕塑作品位於巴拉社區附近,描繪的是一位跳水運動員跳進附近的海里的情景,只見他張開雙臂,騰空在臨近的石塊之上,即將進入下面的水裡,同樣的,他也是固定在大型金屬支撐桿上的。
內華達沙漠天邊的彩色怪石
在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南部的沙漠里,瑞士藝術家Gianfranco Gorgoni完成了一件巨大的公共藝術作品,作品赫然聳立於岩石地形之上。該作品由藝術生產基金會和內華達州藝術博物館陳展,作品被取名為《七魔山》,由一系列色彩艷麗的巨大石塊組成,石塊看起來像是違背了重力。《七魔山》取材於當地石灰岩石塊,三到六個石塊垂直堆砌在一起。堆疊起的石塊要比遊客高出30至35英尺,並且每個石塊上都塗有各不相同的熒光色。作品被放置在艾文帕谷中,周圍群山環繞。Rondinone描述作品時說:“《七魔山》抒發了人與自然之間、人工和自然之間、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連續性和統一性。”
北冰洋上的一場鋼琴演奏
世界著名的意大利鋼琴家兼作曲家魯多維科?伊諾第(Ludovico Einaudi)演奏了一場曠世經典的音樂會,表演的舞台位於北冰洋上的一個浮動舞台。在挪威斯瓦爾巴特群島Wahlenbergbreen冰川寒冷的環境中,Einaudi首次演奏了自創曲目《北極輓歌》。在與綠色和平組織的合作下,這場表演的時間被定在OSPAR委員會於西班牙特內里費島為期一周會議的期間。表演平台位於一個可以看到國際北極水域保護區的地方。因為全球氣候變暖,這裡的冰川逐漸消融,工人在這裡建造了一個人造冰山,冰山由300多根三角形的木頭搭建而成,一架鋼琴就這樣擺在上面。Einaudi的演奏述了世界各地八百萬人要求保護北極的心聲,呼籲減少石油鑽探、過度捕撈的行動。
一年一度的火人節正式閉幕
burning man(火人節)-每年都會短暫出現在內華達州黑岩沙漠上的短暫大都市-在9月5日正式宣告結束了,隨着7萬多“火人”的離去,留下了一片燃燒的廢墟。在10條準則-由聯合創始人larry harvey首次記錄於2004年-的指導下,參與者們建造城市,建造和體驗社區,在廣闊的沙漠地帶製作了許多出人意料的藝術作品。今年的藝術主題“達芬奇的工作室”來源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創新和啟蒙保護的集中暴發,節日里的項目試圖重新將藝術、科學和技術融為一體,讓黑石城成為“新文藝復興時期的中心”。
艾未未用藝術提醒人們關注人道主義危機
在希臘的萊斯沃斯島上有成千上萬的難民從冷酷無情的大海中漂洋過海登岸。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在instagram上傳了幾百張這些避難者最終登岸的照片和視頻,讓人們可以看到島上每天發生的故事,以及島上越來越多的難民狀況。為了讓人們關注這場人道主義危機,艾未未把在萊斯沃斯島上收集的難民救生衣帶到了柏林,把它們系在了柏林音樂廳的柱子上。這6根門柱暫時被14000件橘黃色的救生衣包圍住了,每件救生衣都緊緊地挨在一起,裝飾着所有的支撐柱。艾未未所用到的大量的救生衣讓人們想到了無數被災難改變了生活的人們,每一件救生衣即代表着一個難民,不管是男人、女人還是小孩,而他們登上萊斯沃斯島還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紅色圓點圖案點綴的玻璃屋
yayoi kusama繼續參與philip johnson著名的玻璃房工程建造,創造了一個“無限屋”。裝置作品dots obsession – alive, seeking for eternal hope(圓點痴迷-活着,尋求永恆的希望)是三個裝置作品之一。“我的希望就是定製沒有邊界的無限空間,從我在房子里的位置開始,用圓點來實現。單個的圓點就是我自己的人生,我就是無數個圓點中的一個。”kusama說到。巨大的環形圖案佔據了房子的窗戶、牆和門,讓房子看起來更加好看,在philip johnson建造他自己的私密玻璃小屋的時候,kusama也通過在玻璃上加上無數重複的圓點,在建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廢棄後的軍事基地依舊能流露出霸氣
位於紐約皇后區洛克威半島的蒂爾登堡曾是一個龐大的軍事基地。現在區域里的海灘、沙丘和森林被保存了下來,作為一個公共公園。蒂爾登堡在2012年,遭受颶風桑迪帶來的毀滅性重創。在這之後,為了慶祝半島的有序恢復,現代藝術博物館PS1與洛克威藝術家聯盟、牙買加洛克威海灣公園保護協會、國家公園管理處、中央公園保護協會、紐約公園與娛樂以及洛克威海灘衝浪俱樂部展開合作,共同舉辦展會《洛克威!》。為此,德國藝術家凱瑟琳?格羅斯(Katharina Grosse)在一座衰敗的海邊建築里創作了一件定點藝術裝置作品,將殘破不堪的建築變成一件巨大的藝術品。格羅斯通過在建築表面直接噴洒色彩鮮艷的油漆,從而展現了洛克威日落時大膽且充滿活力的色彩。
用鐵絲網復原的意大利建築遺迹
在意大利南部城鎮普利亞里,Siponto的歷史公園因為具有重要的考古意義而負有盛名。這裡於13世紀的一場地震後被遺棄,該區域曾經作為該地區的主要港口之一。在這座早期教堂的遺址上,意大利藝術家Edoardo Tresoldi構築起一個巨大的網狀結構,該結構模擬了古鎮的建築特色。作品名為《Siponto教堂》,佔據了巨大的空間,並且將空間轉變成光和透明的混合體,將這裡的遺迹重建成經緯儀供遊客參觀和探索的雕塑形式。從結構上,我們可以看到金屬網相互交叉重疊形成巨大的拱門、高聳的柱子和羅馬式的屋頂。與MiBACT(文化遺產和活動部)和普利亞考古監督一起,藝術家Tresoldi將其當代藝術品融入到該大型裝置作品的考古背景中,為這座古老的教堂帶去新的生命氣息。
米蘭下水道系統里的擁擠居住環境
在米蘭的整個洛迪區,意大利藝術家Biancoshock將廢棄的地下空間改裝成地下住所。藝術家一共構造了三間地下室,此次創作是為了完成系列作品《Borderlife》,所有作品均位於空置的地窖和重金屬門板下方。這三間地下室分別是:一間小廚房,牆上掛着廚房用品和鍾;一間極小的浴室,牆上安裝着碰頭還有一條毛巾;一段狹窄的走廊,牆壁上掛有一幅畫和一個帽子。該系列作品旨在令那些被迫居住在嚴重密閉空間里的人們反思他們的生活條件,尤其是那些佔據檢修孔而居住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