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鑒定古董除了看書還有什麼
我們可以利用器型學對從良渚文化時期的造型到清代造型做一個直觀的陳列比較,凡是符合某種造型的,即可劃歸為那個相應的時代。可是,更為困難的是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柔性特徵難以表達,譬如通過怎麼樣的文字描述,才能準確地認識一般的籽料與上等山料之間的不同,這種區別特徵不太明顯,相信即使具有餘秋雨先生的描繪才能,也難以準確傳達清楚。僅僅圍繞着“油脂內含”與“質地干淫”兩個概念來表述,無論如何也不能使一般收藏者昭昭於“開門”的真實體驗。
而這兩個概念的得到只有兩個途徑:一是依靠老師的口傳心授,二是對實物有過長期的頻繁的接觸。從這兩個途徑得來的鑒定感覺,意會不易,言傳更難。所以,閱讀收藏方面的學術專著,必須具有豐富的感性體驗以作為專著中語焉不詳的補充,否則,僅憑對專著上的隻言片語的記憶運用,就能判斷被鑒定器物的“開門”與否,那樣的收藏後果肯定有問題。因為當作為“開門”的鑒定特徵同時被收藏者與造假者共同認為是唯一的標準的時候,造假者按照這種標準造假,收藏者按照這種標準收藏,榫卯和槽,不管藏品特徵這扇“門”開得有多大,都不能洗清贗品的偽身份。我們現在到一些古玩市場觀察贗品,除了一些非常低劣的仿品以外,絕大多數都或多或少地具備了“開門”的特徵,甚至可以與書或圖錄“對號入座”。
和田玉鏤空葫蘆瓶一對
這裡,我並不否認鑒定學專著的作用,只是想說,那些著作的閱讀對象一定是具有豐富鑒定經驗的專業人員或收藏經驗的收藏家,不適合一般初涉收藏的人群,這些人一旦躐等專著,極有可能會導致收藏行為的失敗。
張松茂《國色天香》粉彩瓷板畫
不知讀者是否注意到了,我上面的描述其實巳經說明,運用“開門”特徵鑒定,必須要有足夠的感性體驗作為支持。那麼,對於一般古代玉器的收藏者來說,這種體驗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對“開門”特徵的理解。而積累這種體驗的方法,還是要從點滴的鑒定基礎入手,在玉質、刀法、造型、紋飾這幾個方面的基礎知識上下功夫,一點一點地體會。譬如當你真正體會到了:沁色的顏色變化後,你就可以通過沁色進行鑒定,儘管一件玉器從大的特徵上看很像“開門”的殷商古玉,但是如果色表現不正常,缺少規律性的變化,就可以據此斷為仿品。相反,如果這些細小的枝末都有着合理的表現,那麼,其他的特徵表現就沒有不“開門”的理由。
蓮花如意紋雙耳玉蓋罐
學習鑒定,基本功很重要,收藏古代玉器,無非是從玉質、刀法、造型、紋飾這四個方面尋找真品的依據與贗品的破綻。當現代鑒定的宏觀規律巳經不能成為唯一的鑒定依據的時候,更重要的是要從點滴的微觀着手,關於鑒定的基本知識在這時尤其顯得重要。
另外還要說一句大實話,不少人讀書有誤區,以為大概明白了書裡面所講的內容,就能買東西了。其實錯了,當你真的看懂了一本真正的收藏知識的書,你的感覺應該是更不敢輕易解囊了,因為你開始明白雁品無處不在的可怕。有了這種感覺,你就入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