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周、蜀、越時期的頂級文物賞析
夏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著名古史學家徐旭生根據文獻記載和古史傳說,認定夏人活動的區域在豫西晉南一帶,並於1959年進行調査,發現了二里頭遺址。此後,考古工作者對二里頭遺址進行了多年發掘,目前學術界多認為二里頭文化即屬於夏文化。
夏家店下層文化是中國北方青銅時代的早期文化,其文化的陶器在器物畫面的分割、布局與主輔紋飾的組合等方面,都顯示出它與夏、商時期青銅器圖案有密切的聯繫。
嵌綠松石獸面紋飾牌
安陽殷墟自發現刻辭甲骨以來,引起世人的囑目。殷墟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這裡有着豐富的商代遺存。1976年發現的婦好墓,墓室保存完好,出土了豐富而又精美的隨葬品。根據銅器銘文和器物形制,參照甲骨文卜辭中的有關記載,學者們確認這座墓應是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的配偶“婦好”之墓,墓主人死於武丁時期。婦好墓的發現對研究武丁時期社會的政治經濟,手工業、文化藝術、方國、禮制等問題都有重要價值。
鄂君啟 錯金銅舟節
商代一些方國遺存的發掘,如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江西新干大洋州商代大墓的發掘,提高了人們對當時西南和南方方國的認識。1986年在三星堆遺址發現了兩個大型的商代祭祀坑,出土了上千件寶物,龐大的青銅雕像群、青銅器、金器等,令人激動不已。這兩個祭祀坑的發現為探索三星堆文化的族屬和追溯古蜀國的歷史提供了線索。
鎏金卧龜蓮花紋銀香爐及爐台
三星堆遺址所在的四川盆地西部是古蜀國的所在地,這在古文獻中有簡略的記載,三星堆祭祀坑不少新材料,可以同文獻中關於蜀國聯繫起來,如巨大的銅鳥頭、凸目的銅身像和大批的銅眼睛造型,金杖上雙鳥和雙矢射魚所標誌的王者形象,都與蜀王世系傳說的蠶叢、魚鳧等有關。
長信宮 鎏金銅燈
古蜀國又是神權色彩極重的一個早期政權,祭祀是國家政治生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新干大洋州商代大墓的發現是近年來我國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墓中出土的遺物僅青銅器就達475件,其數量多,造型美,鑄造工藝精,為中國南方地區所僅見。有些青銅器在造型和裝飾風格上有與中原殷商文化相同或相似之處,表明其文化曾受到中原青銅文化的影響,有些青銅器在造型、紋飾和禱造工藝上,則表現出濃郁的地方特色。新干大墓的發現說明遠在三千多年以前,贛江——鄱陽湖流域已有高度發達的青銅文明,有着與中原商王朝並存發展的另一政權。
銀雙翼銅神獸
西周考古的重點是對周人的早期都邑周原岐邑和文王、武王遷都後的豐鎬地區進行發掘。對西周分封的北京房山琉璃河燕國都城、山西曲沃北趙村晉國晉侯蕃地的發掘也獲得重大收穫。
銅尊盤子
各地出土的眾多帶銘文的銅器和玉器等文物,為研究武王克商、營建成周、封邦建國以及西周社會經濟、軍事組織、禮儀制度等重大歷史問題提供了許多難得的資料。
牆 銅盤
越在戰國初也稱雄一時,但不久即走向衰亡,並存的宋、衛、中山、魯、滕、部、費等小國後來也都被七國所吞併。儘管戰爭頻仍,春秋戰國時期的經濟文化也獲得迅速發展。各諸侯國在科學、哲學、歷史、藝術、文學等各方面都湧現出許多傑出的人才,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不僅向後人展示了這一歷史時期異彩紛呈的地域性文化的蓬勃發展,也揭示出在兼并過程中這些地域文化在向“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邁進。這一點已為大量的考古發掘成果所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