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青瓷出現在商代——春秋時期發展到頂峰
原始青瓷出現在商代——春秋時期發展到頂峰
■百獸五口壺
■牛頭鼎
■青瓷卣
《莊子·人間世》一書中曾有言:“美成在久”,這指的是世間美好的東西需要足夠長久的時間來打磨,方能成就其美好。如此說來,原始青瓷最早誕生於數千年以 前,其歷經磨練的古樸外形或許是對“美成在久”的最佳詮釋。據現有的考古出土文物來看,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現,自此從西周到春秋戰國時期再到秦漢,其漫長的發展歷程猶如黎明前的曙光,為之後享譽世界的瓷器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原始青瓷自商開始創燒 浙江地區窯址最為集中
近日,“美成在久——中國原始青瓷展”在西漢南越王博物館展出。此次的展覽共展出了129件中國原始青瓷,從造型、紋飾和技術等不同角度展現高古瓷器,吸引了大批觀眾到場參觀,原始青瓷成為近期的熱門話題。據了解,所謂原始青瓷,是學術界對夏商至西漢時期燒造的高溫青釉窯器的稱法,有研究資料表明,原始青瓷在我國黃河、長江中下游的廣大地區都有發現,其中陝 西、山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浙江等地出土較多,而考古發現最早生產原始青瓷和生產窯址最為集中的則是浙江地區。
除此以外,原始青瓷的品類也十分豐富,從功用上可大致劃分為立國安邦的重器禮樂器、普通百姓使用的日用器皿以及兵器和農具。器物大多為尊、卣、簋、壺、豆、罐、鼎、杯、盂等,春秋、戰國時期也有一部分鐘、錞等仿青銅禮器。
原始青瓷作為一個少有出現在展場的瓷器種類,一直以來少為大眾所熟悉。據廣州市普公古陶瓷博物館館長蒲重良介紹,原始青瓷自商代開始創燒,歷經西周時期發展,在春秋戰國時期達到鼎盛,最終在秦漢時期進行了演變,並在這一時期完成了從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的演化。
夏商時期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重要發展時期。夏代,燒陶窯爐的改進,為燒制出耐溫度較高的原始青瓷創造了條件。商代早期的陶瓷業已經從農業中分化出來,成 為獨立的手工業部門。由於原始青瓷有堅固耐用、器表有釉不易污染而又容易清洗等特點,到了西周時期,原始青瓷已逐步發展成為日常器具。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器類豐富程度超過以往,仿青銅器的原始青瓷盛行,製作和燒造等技術發展到頂峰,造型和裝飾紋樣變得更加多樣化和世俗化。這一時期的青瓷釉色明凈、造型精巧、裝飾工整秀麗,具有很強的時代特點。
秦漢時期是原始青瓷生產真正邁入瓷器生產的重要歷史階段,在這一時期,原始青瓷品種更加豐富,既有熏瓶、鼎、簋等精品,也有豆、小罐、虎子、碗、杯等日常生活用器皿。
漢代以前青釉瓷器 命名為“原始青瓷”
有趣的是,歷史如此悠久的原始瓷器,在相關的名稱以及類型界定上一直存在爭議,甚至有學者認為,“原始青瓷”這個名稱也不過是學術爭論後妥協的產物。這是 因為在已知的所有原始青瓷器物上,至今仍都沒有發現過這類器物的自銘,甚至連文獻也沒有關於這類器物的明確記載。為此,今人便只能將漢代以前青釉瓷器命名 為原始青瓷。
早在1929年,在河南安陽殷墟的發掘中就曾出土了一類器表掛釉、質地堅硬、造型精美的陶瓷器,當時的研究者將其稱為“釉”,這是現今被認為最早的原始青瓷。
但事實上,20世紀50年代以前,學術界對原始青瓷基本沒有了解。等到20世紀50年代末,在考古學家安金槐先生的研究發現下,他才明確提出這批器物是瓷 器,而不是陶器。儘管如此,有資料表明,當時陶瓷界的主流觀點仍然認為這批器表掛釉、質地堅硬的陶瓷器為“釉陶”。
有關原始瓷到底是“釉陶”還是“瓷”的爭論,直到1978年6月召開的“中國古陶瓷和窯爐學術會議”上才有了階段性的結果。這次會議對瓷器的起源問題,得 出了“最早的原始瓷器從商代開始,到了東漢出現了成熟的瓷器,從商、周到東漢是瓷器的過渡階段,應叫原始瓷器”的結論。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會議只是給“原始青瓷”的研究畫了一個逗號。到了2007年,故宮博物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德清縣博物館組成聯合考古隊,對德 清縣火燒山原始青瓷窯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此後,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先後發掘了南山窯、亭子橋窯和大園坪窯等遺址,獲得了大量遺物,基本確立了從商代 早期到東漢時期原始青瓷的發展序列,並揭示了從原始青瓷到成熟青瓷的演變過程。時至今日,有關原始青瓷的探討尚未停止。
[青瓷]青瓷為黏土胎,表面施石灰青釉,採用還原焰進行煅燒而成。瓷質細膩,質堅硬,青色石灰釉,表面有光澤,色澤純潔,擊之有清脆聲,吸水率很低。
[原始青瓷]青黃釉殘瓷器,胎質堅硬,波化程度較強,有光澤,擊之有鏗鏘聲。但胎土未經淘洗,有細小的黑色砂粒,還有少量的小氣孔,釉面較薄,尚有光亮,還原氣氛不強,釉為青黃色,胎為灰白色。
[釉陶]釉陶是表面施釉的陶器,經低溫燒制而成,胎質粗,聲音沉悶,吸水性強。
馬未都: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那是因為釉里含鐵元素,瓷器的好處有很多,首先它的強度大於陶器,在生產中想做成什麼樣子,基本上就能做成什麼樣子,當然,最早的瓷器生產不能太隨心所欲。瓷器還有一個更大的好 處,就是原材料便宜。中國早期的容器,尤其貴族使用的容器,很多都用銅來製造,成本非常高,漢代還有一種貴族常用的器皿是漆器,成本也非常高,瓷器改變了 這個局面,它的原材料就是瓷土,成本大大降低,市場競爭力相應也就增加了。再有一點,就是相對來說,全國各地都可以找到瓷器的原材料,所以在古代運輸條件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工匠可以帶着技術走,只要學會怎麼燒造,就可以去異地燒造。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為什麼呢?一個很簡單的理由,就是釉里含鐵元素,燒後呈現青色,當時去不掉這個顏色,從科學角度上講,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種瓷,都算青瓷。含鐵量越高,顏色就越深,由綠逐漸到黑;反之,含鐵量減低,減得越乾淨,顏色就越白。所以,瓷器的整個生產過程,其實就是擺脫黑暗的過程。首先要讓它白起來,一定要變得悅目。這是瓷器最開始的簡樸的美學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