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古玉應該如何收藏?
在古玉的把玩方面,有很多人對把玩玉件存在着嚴重的非科學偏見,認為生坑的玉器只有多見油,才能快速地盤熟。所以,經常將玉件放在額頭、鼻尖等油脂分泌旺盛的部位“揩油”,這種典型的拔苗助長的結果,就是徹底毀了這件千年出土古玉。
在老的古玉收藏者口中,經常提到“土門”這樣一個詞,尤其對於生坑古玉來說,這個詞所表述的意義是比較重要的。我們知道,古玉沁色的出現,是古玉玉質內部的結構水與掩埋外部的有機元素形成內外交換的結果,結構水出來,有機元素進去,這樣,就在玉質內部形成了帶有各種顏色的沁色。而這種交換的通道,就是土門。
我現在不知道,也無須知道在微觀下的土門是什麼樣子,宏觀的土門只是一個概念,用肉眼看不到,但實際上它存在於掩埋日久的古玉之中。在收藏界,收藏者們往往希望生坑古玉的“土門大開”,因為只有土門敞開,才能將剛出土灰濛濛的生坑盤出沁色。
西周玉璧
從玉質上講,土門一定要出現在和闐玉質上面,因為和闐玉的內部結構與其他任何類玉的結構都不相同,土門作用於盤玉的效應很明顯,生坑和田玉經過一段時間的盤磨,一般可以有比較大的改觀,雖然不會在短期內成為熟坑,但是沁色會逐漸顯現,與剛出土時的樣子有較大程度的改觀,泌色會表現出應有的顏色特徵,和田玉質也會隨之泛出油潤含蓄的光澤。而非和闐玉的類玉同樣是由於內部分子結構的排列與和田玉完全不同,不可能出現和田玉樣的玉質表現與沁色表現。
從時間上講,帶有土門的和闐玉一定是入土掩埋時間久遠的古玉,沒有經過入土的玉件,或是在墓室內沒有長期接觸周圍有機物的古玉,一般都不會有土門存在。譬如明、清玉器,即使曾經有過入土的經歷,但是由於時間短促,缺少玉質內部的結構水與外界有機物質的交換過程,不存在溢出浸入的通道,所以不會出現各種沁色,自然不存在土門。
漢 玉虎形璜
所以我們在在鑒定古玉真偽上,可以用比較科學的沁色形成的理論進行鑒定,也可以通過玉器所表現出的沁色與手上的古玉沁色對比進行鑒定。
漢 龍形佩
我們知道,土門就是一種用肉眼看不到的毛細管道,在古玉剛出土的時候,沁色隱含其中。只有在長時間的盤磨接觸下,人體散發出的熱量、汗液中的微量元素通過這些管道將已置入玉質內部的有機元素激活,才能顯現出各種顏色的沁色。一旦這些細小的管道被油脂堵住,形成“土門封閉”,古今尚沒有好的辦法使之通暢,這件古玉也就毀了。
為了保護土門的通暢,生坑古玉最好不要貼身佩戴,盤玉時要將手洗乾淨,隔上一段時間,就要把古玉放在偏熱的溫水中清洗一次,不要用硬刷和洗潔劑,這是比較保守的,但是最合理的養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