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案的區別、几案的的發展演變過程
幾是古代人們坐時依憑的傢具,案是古時人們進食和讀書、寫字時使用的傢具。人們常把几案相提並論,是因為幾和案在形式上難以划出它們截然不同的界限來按傳統俗,通常把較大的稱為案,較小的稱為幾。
紅木四聯花幾一套
關於幾、案的名稱,也不是一開始就有的,在几案名稱出現之前,几案的形式早已具備了。當時統稱為“俎”,以後隨着朝代的更轉,名稱也不斷變化。要弄清這個問題,須從有虞氏時說起:
黃花梨龍紋畫案
俎,在有虞氏時稱為“梡俎”,夏後氏時稱為“嶡俎”,商代稱“鋸”,周代稱“房俎”,梡組、嶡組又可以單稱梡和嶡。這時的俎大多用於祭祀,日常使用的不多。周代後期有了“案”的名稱,是因為俎的使用日益增多,但更多的還是用於祭祀神靈和祖先。為了有所區別,才把祭祀用的叫俎,日常生活使用的都叫案。
紅木葡萄紋花幾一對
從有虞氏開始,俎的形式也隨着人類物質文化的進步而不斷地改進和發展。最初只是四根立木案足下的托泥。自有虞氏至兩周,四代之俎形制雖屢有變化和發展,而長短尺寸和漆飾卻變化不大。
方茶几
大約在戰國時期,出現了案、幾的名稱.,形制與前代梡、嶡、椇、房姐略有變化。宋高承選《事物紀原》說:“有虞三代有俎而無案,戰國始有其稱。燕太子丹與荊軻等案而食是也。案蓋俎之遺也”。漢代以後,案的使用日益廣泛,品種也在不斷增加。
紫檀銅繩紋炕幾
戰國時還出現一種專供依憑的曲幾,席地坐時將其放在腋下、左右均可,形制有別於俎屬几案。
漢代以前,幾的使用已很常見„ 幾與案的形制差別不大,只是幾的長寬之比略大些。從外形比例看,幾面較案面要窄,是專為坐時側倚靠襯的傢具,不過在當時除長者或尊者外,平常常人無資格使用這種傢具。
《器物叢談》說:“幾,案長五尺,高尺二寸,廣一尺,兩端赤,中央黑”,又說:“古者坐必設幾,所以依憑之具,然非尊者不之設,所以示優寵也,其來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