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全面解析古玩收藏行業的老規矩
帶你全面解析古玩收藏行業的老規矩 在古董收藏圈裡,有些寶貝不一定想出手才讓你看的,真懂才有相互切磋的必要。傳統七十二行,古玩為大,原因是所有人在古玩行里才能體現真正的平等。過去乾隆皇帝不怕別的,也是怕古玩行家三分。
說明真正的古玩行家不會把任何人放在眼裡,不管你是誰,佩服的只能是有道性的眼力人。古玩行之所以有諸多的規矩或習慣,也是歷代古玩商和藏家們總結經驗教訓後形成的,流傳至今大體上有如下一些情況:
1、過去古玩行看貨自古不問來路。你就是再怎麼問,持有人也絕對不會說實話。不像今天的拍賣行,藏品要看流傳有序(說明高仿厲害、眼力退化和行業複雜)。
2、發現店家拿出來的貨有問題,在過去是口朝下輕輕地放下藏品,你要給店家說出子丑寅卯來。懂規矩的店家要請客給錢(學費),不懂規矩的就無所謂,拍屁股走人,但店家是很害怕的。現在就不同了,都是知假賣假,騙的都是不懂裝蒜的有錢人或者故弄風雅的官家。
3、貨主持有古玩欲賣出時必須先開價,賣家不開價,買家絕不會給價,這是防備貨主賣古玩是假,摸行情估價格是真。另外,賣家開價太高,買家有權不還價。如果買賣雙方因價格分歧沒有成交,賣家另找下家洽商仍未成交返回第一買家時,第一買家一般也不會購買了。
4、內行的商家和藏家對容易損壞的瓷器、玉器、玻璃器、珠寶等古玩都不會手遞手傳看,而是要等對方將物品放置在固定物體上之後才拿取觀賞,萬一物品損壞責任自明。不同的器物有不同的拿法,如果發現對方上手方法不合規矩便被視為外行,行家不會拿出其他古玩供其欣賞,也不會進行交流或交易了。
5、如果商品被買方損壞,自然包賠,但價格會有商量,貨主也會作出適當讓步,但不會低於成本價,破損商品歸買方所有。
6、買賣雙方進行交易時不應有第三者在場,不懂行規的勸其離開,懂行規的會主動迴避。因為交易信息被泄露極易造成各種糾紛和誤解。
7、古玩交易不單純是價格上的較量,更重要的是知識和眼力上的較量。無論是買家買假了還是賣家賣漏了,均不能退貨或找後賬。因為古玩交易憑的就是眼力和 實力,外行不懂也不敢買,敢買必須要懂。買家也許買假買貴,賣家也許賣漏賣低,買賣雙方都承擔著一定的風險,古玩行很忌諱買方退貨與賣方找後賬。但在行里 熟悉圈內利用彼此信任關係而企圖賣高價或者不對路之貨者,應該退賠,並逐出圈內。
8、古玩商之間在購買古玩時存在競爭,在售賣古玩時卻不存在競爭。原因是每件古玩商品都有其獨特性,購進的渠道和價格也不一樣,其可比性就小多了。
9、買家只能詢問古玩的賣價,不能打聽其買入價格,賣方只能報賣價,絕不會泄露自己的進貨價格。
10、行內的商家和藏家都不會向對方詢問古玩的進貨價格,因為這些商業信息是對外保密的。
11、古玩商之間有時會合夥買貨,但一定是在互相熟悉和信任的前提之下合作。買後約定銷售價格、利潤分配比例,並委託一方負責銷售。
12、古玩商的強項是能識別真假,準確評估價格,但是辨偽知識和價格信息都不會輕易透露,因為這些是他們生存的重要手段。
13、當有買家將看中的商品拿在手中與賣方商談時,其他對此商品也有興趣的買家不能在旁發表任何意見,也不能參與競買,應保持適當距離等待。如交易未成,商品被放回原處後方可上手與賣方商談。
14、古玩商和收藏愛好者絕不與偷盜、強買強賣、欺行霸市及不遵守行規的人做任何交易。
15、在古玩行,誰都有眼力不濟的時候,打眼是常有的事。真正打眼過的行家和店家是輕易不會提及的,除非是同道好友。作為店家,行圈裡不會輕易“殺人”的,因為這種手段無疑於自殺。
16、作為店家,絕不會輕易“支鍋”的,當你參與“支鍋”的那天起,就要做好被隨時法辦進局子的準備。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利益之人是最靠不住,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17、在圈子裡,得到上品,講的是緣分和財路,專想“撿漏”的人,往往會載“大跟頭”,之後連翻身的機會都沒有。
18、在收藏圈,藏而不真,鬼也。藏而不精,爛也。藏而不究,愚也。
一個真正的藏家,上升到最高境界就則是:做人、做事、做學問,要體現古玩的終極價值。單純的玩,則會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