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 上海中國畫院60周年紀念日
8月18日 上海中國畫院60周年紀念日
在中國歷史上,畫院古已有之,歷代畫院是帝王個人所好的產物,儘管有其存在價值,但往往因以帝王私阿為取向,每每為迎合其口味而創作,故其雖有千古不磨的功績與成國,然而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它在藝術史上本應取得的更燦爛的輝煌。對於上海中國畫院,浮現在大眾面前的是吳湖帆、豐子愷、陸小曼等一個個閃着光的名字和他們的藝術創作。然而,對於建國初期民國海派畫壇名流如何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上海中國畫院又是如何成立和發展的卻鮮為人知。以1956年至1960年籌建過程為線索,以珍貴史料為主體,從“建章立制”、“畫師隊伍”、“服務人民”、“正式成立”四個方面全方位展示六十年前,在毛澤東、周恩來等領導人的親自關心下,上海中國畫院初創時期的歷史畫卷。
陳毅市長題寫的上海中國畫院院名
吳湖帆提名畫院畫師選票畫院籌委會提名的上海中國畫院院長、副院長、院務委員會名單
吳湖帆提名畫院院長副院長選票
賀天健提名畫院院長副院長選票
畫院新風 畫師新貌這個時期,畫師們還深入工農兵中與群眾同吃同住,體驗民眾真實的生活,有感而發地創作出一大批反映時代風貌、人民風采的紀實性作品,為那個年代留下了寶貴的藝術映象,也為中國畫的創新進行了多方面的嘗試。當年,王個簃、林風眠這類大師,深入景德鎮,在老技工的指導下學習瓷器畫;唐雲、江寒汀等為搪瓷盆的繪稿設計,投身到生產第一線,和工人們共同探討研究,以藝術為人民服務,把中國畫滲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1960年唐雲在久新搪瓷廠指導設計畫稿
1960上海中國畫院集體照1960年上海中國畫院宣布成立。從1956到1960年,四年的籌備使上海中國畫院規章制度漸趨完備,畫師隊伍日趨穩定,學術成果日漸豐富。四年間的史料,件件都彌足珍貴。
一部上海中國畫院半個多世紀的歷史,連同其中若干的歷史細節,幾乎是一部中國當代美術史的縮影。
1950-1960年,上海畫家們的生計發生了困難,周揚部長,曾與伍蠡甫先生商議,如何建立中國畫院之事,並從中國畫的傳承與發展等問題,徵求伍先生意見,同時伍先生也寫了一份,鑽研報告,從今天的角度看,很有遠見,很有學術價值。周揚部長並希望伍先生能調往新成立的上海畫院任專職。我在整理伍先生的遺稿中有一封伍先生給周揚部長的信,並詳細的說明為何不願調入,上海畫院的內情。今天要研究,上海畫院的歷史,史料尤為重要。
新中國成立後,鑒於當時不少中國畫家生計發生困難,以及中國畫藝術的繼承發展等問題,1956年最高國務會議通過了周恩來總理提出的北京和上海兩地各成立一家“中國畫院”的建議,組成了“上海中國畫院籌備委員會”。主任賴少其,委員唐雲、潘天壽、王個簃 、謝稚柳、劉海粟、伍蠡甫、吳湖帆、傅抱石、賀天健、陳秋草、白蕉、汪東、沈尹默。後進經四年蹉跎,於1960年6月畫院正式成立。首任院長為豐子愷,現任院長施大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