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季端將他收藏的600件古陶瓷捐贈母校北師大
邱季端將他收藏的600件古陶瓷捐贈母校北師大古董交易網 7月13日,中國戰略與管理研究會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邱季端學長中國古陶瓷藏品捐贈儀式暨北京師範大學(以下簡稱“北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成立大會在北師大舉行。
香港著名實業家、慈善家、收藏家、北師大校友邱季端,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會長姚政,著名陶瓷評鑒專家丘小君,考古專家、中國古陶瓷學會名譽會長、廈門大學教授葉文程,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主任、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雷從雲,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副會長錢國強、鄒運昌、隋立川,上海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研究員許明,青銅器收藏家、詩人紀宇,北師大黨委書記劉川生,校長董奇,副校長郝芳華、張凱、周作宇、陳麗,黨委副書記劉利、李曉兵,資深教授黃會林,校長助理張強以及來自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中國古代瓷器大典》編委會、中國古陶瓷收藏與研究領域的嘉賓,以及北師大相關單位負責和部分師生代表出席了捐贈儀式。董奇主持捐贈儀式暨成立大會。
6000件古瓷捐贈北師大
北師大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汪堃仁、周廷儒等一大批名師先賢曾在這裡弘文勵教。出生於福建石獅的邱季端,1962年考入北師大中文系。
邱季端的收藏之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那時還在北京讀書,常去逛琉璃廠,一下子就被那些古玩字畫吸引了。”邱季端說,“家裡窮,只能在一邊乾瞪眼。”
到了1980年代,邱季端在香港事業有所成就,每每到北京開會,都要到榮寶齋和友誼商店逛。談及這段經歷,他直言:“那時候不懂,覺得喜歡就買了。”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邱季端來廈門投資,白鷺洲古玩店是他經常光顧的地方,出手闊綽的他當時在白鷺洲一帶頗有名氣。
邱季端意識到,玩古玩得自己懂才行。於是,逛博物館、參加拍賣會、看古玩書籍成了他的必修課。“玩古玩看走眼這種事常有,就算是專家有時也難免。”邱季端說,買錯了就當交學費了。
一次偶然的機會,讓邱季端結識了大銀行家、上海灘金融巨子徐寄庼的孫子。邱季端知道,這位上海灘金融巨子收藏各種金銀錢幣、瓷器書畫以及陳年普洱和貢茶,尤以中國古瓷最為豐富。
熱衷收藏的邱季端近幾年數十次親自前往浙江、安徽等地,尋訪徐寄庼後人,不吝巨資尋找徐寄庼的珍藏。據悉,從徐寄庼的後人和僕人那裡收了不少珍品。
這麼多年,邱季端玩收藏都是抱着欣賞的心態。邱季端表示,他並不想通過這個賺錢,所以從來不把寶貝賣掉。“我想給母校建個大學博物館,由國家來保管這些珍品是很好的選擇。”邱季端說。
劉川生介紹,作為北師大的傑出校友,多年來邱季端在做大做強實業的同時,一直關心、關注着母校的建設與發展,在學校改革發展的每個重要階段都挺身而出、慷慨解囊、全力相助。北師大百年校慶時,他率先捐資500萬元;北京奧運會前夕,他捐資2000萬元支持學校建成新體育館;校友莫言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立刻捐設基金支持建設國際寫作中心……多年來,邱季端為母校累計捐款達3000多萬元。此外,他還為家鄉、貧困地區和教育事業捐資達1.5億多元。
據介紹,此次邱季端向母校捐贈的6000件古陶瓷藏品具有極高的藝術與研究價值。“中國古陶瓷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它承載、記錄了中國古代文明的歷史,同時也通過‘一帶一路’把中國先進的古文明傳播到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文明歷史的發展和進步。”邱季端表示,對於祖先創造的輝煌文明應該加倍珍惜。北師大是培養中國教育家與教師的“搖籃”,“我個人加上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及民間藏家的陸續捐贈,最終將會使藏品達到1萬件以上。希望母校為研究、傳承、保護中華文物,傳播中國古代文明作出更大的貢獻。”
“清華有清華簡,北師大有京師瓷。”董奇將這些寶貴的古陶瓷稱之為“京師瓷”,他表示,這些古陶瓷將擔負起研究、育人、傳播、創新的重要責任,北師大一定會保護好、利用好、研究好這些古陶瓷瑰寶,讓它們煥發出新的時代光彩,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做出更大的貢獻。
助力高校研究 弘揚陶瓷文化
向北師大捐贈6000件古瓷,是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積極響應“十三五”體現中國國家戰略的百大工程項目的第九十六項“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第一百項“建設講好中國故事隊伍”的舉措之一。姚政表示,希望以此作為弘揚中國陶瓷文化基地,未來不排除再給北師大捐贈古玉等其他藏品。
“向北師大捐贈6000件古瓷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程。”曾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國家博物館工作的雷從雲表示。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他願意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為北師大保護、利用、研究這些古陶瓷,傳播瓷文化貢獻應有之力。紀宇在發言中回顧了自己的收藏生涯,坦言收藏有時雖然很無奈,但是其樂無窮,希望這批古陶瓷,有助於北師大更深入地開展歷史、考古、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研究,進一步將民間收藏、保護和教育深度融合。
捐贈給北師大的6000件古瓷將放置在何處?據董奇介紹,北師大將建立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這將是國內首個高校古陶瓷博物館,並任命邱季端為古陶瓷博物館首任館長及研究院院長。目前博物館與研究院的建設已提上日程,將建在學院路校區內,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以上,不僅將成為校內老師、學生的學習研究中心,也將作為人才培養中心,建成後的博物館還將免費對社會開放。
劉川生在致辭中強調,成立北師大邱季端中國古陶瓷博物館、中國古陶瓷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一是在中國文化教育界樹起了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具有深遠的示範引領意義。二是彰顯了北師大“為往聖繼絕學”的學術傳統與人文情懷,對於人文社會學科的創新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這批珍貴古陶瓷將有助於學校更深入地開展歷史、考古、文學、藝術等領域的研究,必將有力推動傳統學科的交叉融合與創新發展,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為北師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注入強勁動力。三是體現了北師大和社會各界人士繼承歷史、開創未來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對於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啟動《中國古陶瓷大典》編寫工作
陶瓷的發展史是中華文明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陶瓷的發明和發展更具有獨特的意義,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有着不同藝術風格和不同技術特點。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國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國就是“陶瓷的故鄉”。早在歐洲人掌握瓷器製造技術1000多年前,漢族就已經製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應用陶器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瓷器因其極高的實用性和藝術性而備受世人的推崇。
在本次活動舉辦的前一天,《中國古陶瓷大典》編寫籌委會第一次會議在北師大召開。董奇致歡迎詞,邱季端講話,姚政介紹編書方案。會議決定由邱季端發起並出資,民間文物保護委員會作為主編單位,調動全國知名專家和藏家編輯出版,邱季端、丘小君為主編,葉文程、雷從雲、李輝柄、孫學海、趙青云為顧問的“中國古陶瓷大典”,全書分為五卷,分別為漢唐、宋、元、明、清。
“作為中國古陶瓷史的里程碑著作,對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彰顯中國古瓷輝煌燦爛的歷史新篇有深遠意義。”姚政如此評價。“瓷器不僅改變了中國幾千年的生活,而且還見證了中國歷史的發展。”丘小君說,通過編寫《中國古陶瓷大典》,可以廣泛收集各方資料,同時,階段性地展示理論研究成果,推動中國古陶瓷發展。在葉文程看來,編寫《中國古陶瓷大典》工作量很大,並不容易做。希望能發動廣大收藏界人士參與,豐富其內容,擴大其影響力。
談到現在中國古陶瓷行業現狀,邱季端認為,誠如100多年前英國作家狄更斯在《雙城記》中所說:“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失望的季節,也是希望的春天。”
邱季端在會議上做了重點發言。對《中國古陶瓷大典》的編寫工作,他提出了五點意見。
第一,“文以載道”“瓷以載史”,瓷器是陶瓷史的載體,也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因此,我們要以物證為資料,參考館藏文物,以物證史,而不是以“史”證物。《新增格古要論》說:“元朝燒小足印花者,內有樞府字者高。”元朝有種小圈足印花的瓷器,裡面有印“樞府”二字的,燒製得最好。然而在近現代瓷書里“樞府”卻變成了“卵白釉”的專有名詞。邱季端考證後認為,兩者都不是,因為作者在寫書時,僅僅見過印有“樞府”兩字的卵白色的元瓷,所以易把“樞府”等同卵白釉。行家一般都知道,元代有樞府、內府、太禧二字的瓷器已經發現的起碼有十幾種,如瀝粉、藍、黃、紅、白、紫、醬、綠釉、五彩、青花、琺琅彩,釉里紅等。
第二,應用辯證法,唯物主義觀是解釋社會科學的正確方法。若離開辯證法,離開唯物主義,我們在解釋古瓷領域的某些問題很有可能迷失方向,導致“昏睡不醒”。
第三,所有載入史書的藏品證物是經專業專家和民間專家共同鑒定,亦經儀器檢測符合朝代的科學數據。我們應該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實告訴人們,祖先創造的輝煌藝術文明,留給我們多少巨大藝術財富。
第四,真贗問題。在《中國古陶瓷大典》里應有適當的篇幅與章節傳授瓷器的鑒定知識和技巧,可能這也是讀者、收藏愛好者最為關心的問題。
第五,作為此書發起者、召集人、贊助商,邱季端希望各方參與者以傳播中國優秀文化大業為重,以博大寬容之心,備納各家之智,相互尊重,集思廣益,以推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編寫《中國古陶瓷大典》只是一個開始,未來還將集合更多權威人士,編寫《中國古陶瓷史》等系列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