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金銀銅鼎、叔牝方彝、獸面紋方鼎、夏代乳釘紋銅爵——洛陽博物館重器
錯金銀銅鼎、叔牝方彝、獸面紋方鼎——洛陽博物館重器鑒賞
錯金銀銅鼎 戰國 洛陽博物館藏
1979年洛陽西工區西小屯出土。通高16.5 腹徑13.2厘米 重1205克。鼎由蓋、器合成扁圓球形,三蹄足,蓋正中有一鋪首銜環鈕,旁有對稱的鎏金蟾蜍一對,鼎口沿一側有一極少見的短管流,雙附耳,蓋頂、口沿、短流及附耳上皆為錯金銀三角雲紋,蓋中及鼎腹部飾以銀為瓣,以金為芯的四瓣花。整個鼎不僅紋樣圖案對稱、工整,而且嵌金銀對稱和諧,裝飾華麗,造型精巧玲瓏,是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美術品。這件錯金銀帶流銅鼎是戰國時期錯金銀工藝的典型代表,完全可與金村同類器物媲美,堪稱國之瑰寶。
叔牝方彝
叔牝方彝 西周 洛陽博物館藏
傳1947年洛陽小李村西周墓出土。高32.6厘米、長23.5厘米、寬19厘米 重7.75公斤。方彝一般呈長方體,是一種典型的西周早期盛酒器。蓋成古建築的屋頂形,極似商周王室宮殿建築的大屋頂,通體以雲雷紋為地,高扉棱為鼻樑的突目獸面紋。唯口沿下、圈足及蓋頂上飾一周鳳鳥紋,紋樣繁密細膩,鑄作精良。更為可貴的是,蓋及腹內鑄銘文3行12字“叔牝賜貝於王姒用作寶尊彝”。該方彝的形制與著名的令方彝、折(zhe)方彝極為相似。銘文中的“王姒”當為姒姓女子嫁給周王者,即為王室重器。是西周時期青銅禮器的典型之作。
獸面紋方鼎
獸面紋方鼎
獸面紋方鼎
獸面紋方鼎 西周 洛陽博物館藏
1977年洛陽北窯西周墓出土。高35.3,腹深13.5,口長28.1,口寬21.5厘米,重11.7公斤。這件方鼎是一件鑄造異常精工的炊具。雙立耳,方腹,四柱足。方腹四面均為以突棱為鼻樑聚睛凝視、擴口露齒牛角翹起高浮雕的獸面,並以非常細膩的雲雷紋襯地,柱足頂端同樣飾浮雕獸面。方鼎在商代比較常見,往往器形高大,並形成了方鼎使用制度。西周方鼎的數量比較少見,往往器型小巧,成對出土,這件方鼎在西周方鼎中形體方正高大,紋樣莊重、威嚴、肅穆,是西周早期極難得的上乘之作。
夏代乳釘紋銅爵鑒賞
夏代乳釘紋銅爵 現藏於洛陽博物館館藏
出土於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器型精巧玲瓏,簡練樸素。“塊范鑄造法”的出現,是我國進入青銅時代的標誌,乳釘紋銅爵是我國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塊范鑄造法所鑄造的青銅容器,它的出現標誌着中國在二里頭時代開始進入到青銅文明時期,享有“中國第一爵”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