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鈞窯瓷器價格那麼高 進來看看便知
為何鈞窯瓷器價格那麼高 進來看看便知鈞瓷始於東漢,興於宋朝,憑藉 “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的神奇窯變居於中國“五大名瓷”之首,素有 “黃金有價鈞無價”和“家有萬貫,不如鈞瓷一件” 的美譽。
鈞瓷起源
鈞瓷,始於東漢盛於宋,產於河南省禹州市。
鈞瓷歷經千年而不衰,是我國傳統民族文化中的寶貴遺產,它以古樸、端莊、粗獷、雄烈造型,再現了炎黃子孫的豪爽。
窯變:入窯一色,出窯萬彩
鈞窯瓷器以“釉俱五色、艷麗絕倫”而獨樹一幟,它創造性地使用銅的氧化物作為著色劑,在還原條件下燒制出窯變銅紅釉,並由此繁衍出茄皮紫、海棠紅、丁香紫、硃砂紅、玫瑰紫等多種窯變色彩。千變萬化的窯變效果,形成了色彩變換無窮的神奇。紅中透紫,紫中藏青,青中寓白、白中泛紅,青者若藍天,白者勝美玉,五彩滲化,相映生輝,在不同光線角度下觀賞各有情趣,耐人尋味。
鈞瓷窯變時的色彩
“千鈞萬變,意境無窮 ”、“鈞瓷無對,窯變無雙”,鈞窯獨特的窯變色彩讓每一件成品都成為世間獨一無二的傳世珍品。
不同於其它瓷器的民官兩用,鈞瓷一直是作為君王專用之瓷,定量進貢給皇宮。
由於宋徽宗的喜愛,鈞瓷雖始於東漢,卻在宋代才達到技藝的最高水平。宋徽宗專門設立了應奉局,在鈞瓷之都禹州城內設置官窯,差人在全國各地選出了宋代最優秀的能工巧匠為皇室服務,可見宋徽宗在藝術上追求極致的態度。不僅如此,宋徽宗將鈞瓷封為“神鈞寶瓶”,每年欽定生產36件,只許皇家擁有,次品全部砸碎深埋。
自宋徽宗以後,鈞瓷奠定了自身在陶瓷史上無可撼動的地位。宋、元、明、清歷代帝王,無一例外的選擇將鈞瓷作為君王專用之器物。
七十二道工序,寧缺毋濫
鈞瓷生產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說,主要是講其生產工藝複雜。而且還會有燒不成的現象,因此也有鈞瓷“十窯九不成”的說法,難怪鈞窯有“只能皇家所有,不許民間收藏”之說了。
一、加工工序(8道)
選礦→原料處理→配料→裝磨→運行→放磨→過篩入池→陳腐
二、造型工序(2道)
設計→造型(鏇模子兒、雕塑)
三、制模工序(9道)
打漆→分線→閘子兒→打油→和石膏漿→注石膏漿→修模→揭扇→制套
四、成形工序(29道)
(一)注漿成形(12道)
(二)拉坯成形(8道)
(三)印坯成形(9道)
五、素燒工序(7道)
驗坯→支棚板→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六、上釉工序(8道)
檢素胎→上水→量濃度→撈釉→上釉→乾燥→刷釉→清足
七、釉燒工序(8道)
支棚板→清棚板→灑砂→裝窯→入窯→燒窯→冷卻→開窯
八、檢驗工序(1道)
開片
鈞瓷以開片為奇,鈞瓷開片奧妙紋路,優雅劾俗:“閑觀窯變神韻色,靜聽鈞瓷開片聲”。鈞瓷開片的特別之處在於,視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在釉裂開片中出現人力不可為之奇蹟,如珍珠點,魚子紋,蟹爪痕,菟絲縷,蛛絲張網,蚯蚓走泥,即成瑰良珍品。開片之音,是出窯後的鈞瓷生命永不中斷的見證。
鈞窯的保養
一、鈞瓷是易碎品,在保存時應注意防震、防擠壓、防碰撞。最理想的儲存方法是把鈞瓷放在用海綿或泡沫襯墊的囊盒裡,最好不要把兩件鈞瓷放在一起;如果非得放在一起,中間一定要用泡沫隔開。如果要陳列的話,瓷器底部可粘貼硬度高的泡沫墊,最好是放在固定的堅實的木架子上。
二、鑒賞鈞瓷時雙手應該保持潔凈和乾燥,最好把戒指等硬物取下,注意不要碰撞,不要互相傳遞。同時,鈞瓷的分量很重,器型大的瓶、尊移動時,應一手托住底部,一手拿住脖子,以免使原來拼接起來的兩節脫開。有雙耳的瓶、尊裝飾等,在取放時不能僅提雙耳,以免折斷損壞。
三、在取放人物塑像類鈞瓷時,須注意當心塑像的鬚髮和手指部分,這些部分最纖細突出,極易損壞。
四、手拿鈞瓷的大盤、大碗時,一定要雙手捧握,忌用單手拿盤、碗的一邊,以防斷裂。
五、在洗刷污漬積垢時,應掌握以下技巧和方法:
1.一般的污漬可以用鹼水清洗,也可用肥皂,洗衣粉清洗,再用凈水沖凈。
2.冬季洗刷薄胎瓷器,要控制好水溫,以防冷熱水的交替使瓷器發生爆裂。
3.鈞瓷的開片處,污漬容易“沁”入其中,可用牙刷蘸些酸性液體刷洗。珍貴瓷器收藏時應配有相應尺寸,帶膽的木箱或木盒,以便保存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