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國外的拍賣行可以做大(例如蘇富比 佳士得)
為何國外的拍賣行可以做大(例如蘇富比 佳士得)
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越來越火,開始漸漸滲透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雖說那些大師名作並不是尋常人家能搬得動的,但關注的權利人人平等,說不準哪天發了財,也衝進拍賣場里狂攬一通。
根據鑒定環節的不同設置,國際藝術品拍賣市場大致劃分為兩大陣營:英美體系與歐陸體系。英美體系拍賣公司往往集鑒定、評估、拍賣、保管諸多功能於一身,蘇富比和佳士得是英美體系的傑出代表,屹立數百年不倒。而歐陸體系的代表國家則是法國和德國,在這些國家裡,拍賣與鑒定和評估分別由不同的獨立機構完成,雙方互不干涉。
很顯然,起步僅20年的中國內地藝術品拍賣市場,從一開始就效仿英美體系,但差別在於,中國專家只是負責在一線收貨、鑒定,而背後的工作卻做得很少。而英美著名拍賣公司,一線鑒定隊伍的背後,是長期建立起來的一整套資料研究、諮詢、調研等功能的操作平台,這個平台才是整體實力的體現。
拿2005年7月在倫敦以1568.8萬英鎊(約合2.27億人民幣)創下亞洲藝術品最高成交紀錄的那件“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來說,從最初在荷蘭的一個貴族家中徵集,到最後正式估價、拍賣,佳士得公司花了長達三年的時間去考證這件器物的藝術價值。不僅要弄清上面圖案所代表的含義,還要把相關細節都搞清楚,直到他們在日本找到了印有《鬼谷下山》圖的中國古代文獻為止。如此嚴謹的工作,即使今天看來,中國還沒有哪家拍賣公司能做到,這正是中國拍賣公司的差距所在。
法國和德國雖然沒有佳士得、蘇富比這樣的龍頭企業,但也不乏很多超過百年歷史的中小型拍賣行和鑒定行,雖然不時也有巨額標的出現,但總的來說,他們並不爭高端市場,而是追求一種平衡與穩定,規範與獨立。法國政府之所以制定這種相互獨立、相互制約的模式,就是為了保證鑒定與拍賣的純潔性。在法國,那些著名的鑒定師往往作風樸實,他們當中很多人甚至將這項職業視為家族榮譽,再加上國家有非常嚴格的法律制約,因而也就沒有哪家鑒定機構敢不負責任地隨便出具鑒定結論。
如此看來,年輕的中國內地拍賣行業的弊病就很清楚了。中國拍賣業才發展20餘年,有缺陷在所難免,但重要的在於積極尋找解決方案,促進行業的良性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