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瓷器燒制技術在復古中創新
清代的瓷器燒制技術在復古中創新瓷器走到清朝,又步入了另一個高度。清瓷不僅復古,也在創新,尤其是新顏料的出現,使得瓷器的釉色不僅流雲瀉玉,而且色彩繁複,五光十色,雲蒸霞蔚,其中的美人醉釉便是清瓷極具代表性的一類釉色。
美人醉釉是清代康熙年間,在御窯廠燒制的一種銅紅色釉。
由於其有深紅,有暗紅,色調淡雅,風輕雲淡,如醉後美人臉上的紅暈,如紛紛飄落的桃花,又如豇豆那種自然色的紅艷,也有的帶有斑斑點點的苔斑,就好像久未走過的石板道,生出零零星星的青苔,空氣中瀰漫著潮濕而清新的味道。所以,清代詩人洪亮吉看到美人醉釉瓷時讚歎道:“綠如春水初生日,紅似朝霞欲上時。”
古董收藏有一把美人醉釉執壺(如圖),產於康熙年間,有蓋,長頸,撇肩,腹部一收到底。壺嘴長而細,如一股噴泉流銀濺玉;壺把彎而細,如一隻耳朵,聽風聽雨。壺高15.3厘米,壺口直徑3.5厘米,壺底直徑6.7厘米。上面的釉色,深紅中帶有斑駁的綠色,星星點點,如霞光萬道,初升的太陽照射大地,大地春回物暖;如青色波光,夕陽照在河上,清風徐來,波光粼粼;又如白雪紛飛於天寒地凍之時,只見白雪不見物,不見長安見塵霧。在執壺的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的字樣,當為康熙時所制。
雖然同為銅紅色釉,由於在燒制時氧化還原顏料的程度不同,而呈現出不同的色彩與圖案,所以,多種美人醉釉也有許多不同的叫法。通體一色,潔凈無瑕的為最上品,叫“大紅袍”;稍次的,有綠斑點點,顏色深紅,宛如貴妃醉酒的,叫“美人醉”;再次的,顏色稍淺,呈粉色或者艷色,宛若瓣瓣桃花的,叫“桃花片”;再下的,顏色淺而渾濁不通透,叫“榆樹皮”或者“乳鼠皮”;最下的,顏色灰黑不均,出現黑釉摻雜的,叫“驢肝”或者“馬肺”。這些名字形象而傳神,聽名字就能辨別出瓷器的貴賤程度。
“解貂換美酒,半與美人醉。留半伴山翁,深夜談世事。”(宋張植《小絕句》)有美人陪伴共此一醉,是人生一大樂事;有美人醉釉瓷器陪伴賞心悅目,也是人生一大樂事。前者娛情,後者悅心,可惜,都是不常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