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鑒定收藏 應多看真跡心中有底
書畫鑒定收藏 應多看真跡心中有底近年,隨着國內書畫市場的發展,古代書畫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被買家逐步認同,其價值挖掘與發現也成為必然,行情不斷升溫,拍賣價格屢創新高。如宋 黃庭堅《砥柱銘》4.3億元,元王蒙《稚川移居圖》4.02億元,王羲之摹本《平安帖》3.08億元,明吳彬《十八應真圖卷》1.69億元,清朱耷《竹石 鴛鴦圖》1.18億元等,足見古代書畫越來越受到藏家的熱烈追捧。前不久剛結束的2016嘉德春拍上,一件一平尺大小的北宋曾鞏《局事帖》拍出2.07億元的高價,顯示出當代藏家對古代書畫的熱情與青睞。
源遠流長的中國書畫史千百年來湧現出許多名彪史冊的書畫大家,我們並不奢望在拍場能輕易買到唐宋元的書畫,相對而言,收藏明清兩代恐怕更現實一些。如明代 沈周、文徵明、唐寅、董其昌,清之八大山人、石濤、“四王”、“揚州八怪”等一代聖手,他們的作品所具有的文化內涵與藝術價值是近現代書畫所難以替代的。 他們的真跡具有巨大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收藏投資古代書畫將獲得可觀的回報。
古代書畫由於距離我們時代遙遠,特別是對它了解研究的欠缺,尤其是真偽辨別的困難,以及歷代大量偽作的存在,使得古書畫收藏成為一個“門檻高、風險大”的品種。投資古代書畫應注意哪些問題,如何避免買假,對收藏投資者顯得至為重要,下面從幾個方面簡單闡述。
多看真跡心中有底
一件書畫作品的真偽判斷,歸根到底是對真偽進行比較,尋找兩者差異的過程。欲辨偽必先識真,識真是辨偽的前提與基礎。很難想象,一個從未目睹真跡的藏家,會對作品的真偽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欲投資古代書畫的藏家,應想方設法觀摩真跡。
古代書畫的真品名跡大多珍藏於各大博物館中,到博物館去目睹它們的廬山真面目,恐怕是提高辨偽水平與能力最有效可行的辦法。在各大博物館中,故宮、上博、遼博、浙博、南京博物院、首博珍藏的古書畫數量最多,體系最全,多到這些博物館走一走,看一看,一定會獲益匪淺。
廣翻圖錄熟悉為佳
現代出版印刷業非常發達,不少古代書畫名家的圖錄資料十分詳盡。很多圖錄不僅收錄了古代書畫名家的代表作,甚至連一些珍藏在國外博物館中的作品也收錄進去,對藏家進行研究與了解頗有幫助。因為觀看真跡畢竟有限,經常翻閱圖錄,對每一件作品進行記憶貯存就顯得大有必要。
個人風貌要牢記
一個書畫家能在歷史長河中千古留名,必具有超強的功力與獨特的風貌才可,遠者如王羲之之俊逸神妙,妍美秀麗;吳道子之吳帶當風,婀娜多姿;懷素之連綿環 繞,一瀉千里;范寬之千岩萬壑,山勢凸奇,皆為書畫史之千古巨擘。近者如趙孟頫之力倡復古,以書入畫;黃公望之諸法俱備,“點”化神奇;倪瓚之枯筆意寫, 逸士風流;沈周之蒼勁生辣,格調高古;文徵明之筆法精緻,書卷瀟洒,上述眾家無一不以自己獨特的面貌技法屹立史冊。一個畫家的畫風就如同一個人的音容相貌 一樣,所以,熟悉他們的畫風與筆墨語言,對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大有裨益,尤其是對元明清三代的書畫變遷,流派演變,特別是重點名家做一點研究,對提高辨偽 將大有幫助。
代筆偽作應知曉
欲買真必先識偽,只有了解認清偽作的畫貌才能有的放矢,不被其所迷惑。中國書畫偽作通常有兩種:一為代筆,一為偽作。 代筆一般是指書畫家由於名氣甚大,求者眾多,實難應付,一些人便不得已找自己門生或親友代筆。代筆是另一種形式的偽作,只不過它經過當事人的允許罷了。代筆是中國書畫所特有的現象,歷史上確實不乏其人,如文嘉為其父文徵明代筆,趙左為董其昌代筆,羅聘為其師金農代筆等。代筆人因與畫家較為熟悉,又處在同一 時代,故仿製水平較高,幾可亂真。但細加比對,還是能找到代筆人的蛛絲馬跡。
作偽則較為複雜,並具有很強的地域性。如“蘇州片”、“揚州片”、“山東造”、“開封造”、“後門造”等,全是造假作坊專營假貨,水平多粗製濫造,鮮有高 超者。而名家的作偽則非同尋常,大可亂真。最典型的是近代張大千,他偽造的假石濤、假八大山人矇騙了許多藏家,不少至今還被收藏在國內外各大博物館中。隨着近些年對他研究的加深,一些他仿造的東西被逐步甄別。當代的造假則每每構圖呆板,筆墨粗糙,真偽多一目了然。故了解代筆與偽作的面貌,對投資古代書畫無疑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