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琥珀已成為古董收藏界的新寵
早期的琥珀已成為古董收藏界的新寵琥珀是一種裝飾藝術品,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廣。
上世紀80年代中期,隨着台灣地區宗教文物市場的盛行,琥珀開始在台灣、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區流行,收藏者日益增多,價格也因此一路上漲。尤其是近年來,許多歐美藝術品愛好者也加入了競相爭購的隊伍,使早期琥珀一躍成為收藏品市場新寵,其市場價也屢創新高。
究其根源,無非是琥珀屬遠古之物,流傳下來的精品本來就很稀少。琥珀的收藏價值,對生物學家或地質學家而言,在於它的歷史演變過程;於收藏愛好者和投資者來說,只有具備稀有內含生物或植物的琥珀,才稱得上是一件奇貨可居的至寶。
早在1992年,台灣舉辦的一次藝術品拍賣會上,一條品相上等的琥珀佛珠,就曾以120萬元新台幣成交。近年來,在東南亞拍賣市場上落槌價格較高的琥珀品種還有:一件18世紀琥珀雕佛獅小擺件以約35萬元成交。2007年3月22日,一件日本丹山作琥珀五魚圖鼻煙壺在紐約佳士得拍賣行拍出了約合人民幣57.58萬元的高價,引發了人們對琥珀行情的關注,使琥珀藝品術的價格逐年上升。
目前國內各類大型拍賣會上拍賣的天然琥珀藝術品交易成交率與價格要低於其他玉石,一般清代的琥珀掛珠、手鏈等的成交價格基本上在4萬元至6萬元之間,在收藏品市場上,琥珀藝術品的成交價格基本上也和這個水平差不多。由於國內外琥珀成交價格的落差,東南亞各國的一些古董收藏者已開始關注並逐漸進入國內拍賣市場,國內琥珀藝術品收藏正漸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