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董修文物》為何會悄然走紅
《我在古董修文物》為何會悄然走紅
到歷史紀錄片,大部分人腦中浮現的是巍峨的宮殿,莊嚴肅穆的氣氛,氣勢磅礴的音樂,宏大的敘事方式;提起文物,普通人第一感覺就是精美絕倫的工藝,深刻的文化內涵,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而提起90後,基本上所有人能想到的就是二次元,非主流,韓劇,追星,反轉的思考迴路……
基本上不會有人會將這三者聯繫到一起進行思考,甚至會覺得這根本就是風牛馬不相及。而近期,一部沒有激烈的故事,沒有明星小鮮肉,畫面也極其樸素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在90後的聚集地,一個叫嗶哩嗶哩的視頻網站悄然走紅,評分超過了熱門的偶像古裝劇和韓劇。沒有鋪天蓋地的彈幕,沒有吐槽,沒有戲謔,通常耐心不足的年輕人們安安靜靜觀賞完了這部紀錄片。
到底這部片子的魅力在哪裡?很多年輕人表示給他們震撼一擊的是匠人身上那種的“致命的氣質”,坐得住、有耐心,不能湊合,追求的不是工件和數量,而是價值和品格。這對現今發展迅速的藏品市場有哪些啟示呢?下面渝川藏品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現今,收藏活動火熱,藏品市場發展速度可謂是瘋狂。最近幾年品拍賣場上各種古玩藏品成交價不斷刷新飆高,類似於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和雞缸杯更是創下天價神話。但是繁華背後始終避免不了黑暗,隨着收藏的火爆,各種追名逐利的不法平台也冒出了頭,跳進收藏圈興風作浪,造成藏家大幅的損失。在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監督的同時,各個藏品平台也應該摒棄浮躁的心理,靜思平台存在的真正意義,進一步規範自身發展。
藏品市場蘊含巨大潛力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最初都是衝著故宮華麗精美的文物藏品開始觀看這部紀錄片的。中國文明幾千年源遠流長的歷史,凝聚着收藏的風雲滄桑。社會文明的整體進步,在促進創作繁榮的同時,也推動收藏的蓬勃發展。發展到今天,收藏受眾範圍進一步擴大,收藏品類不斷豐富,收藏市場繁榮發展。《我在故宮修文物》的走紅,說明年輕一代對藏品市場關注度在持續增加,參與度逐步提升,這不但打破了以往人們對於藏家只限於家底豐富、年齡層較高、學識淵博一類人群的固有認識,更為藏品市場注入了別樣的活力,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堅守匠人精神在這個快速奔跑的時代,追求變革、着力創新是平台持續前進的動力,但堅持自我價值與品格,守住原則和根基卻是保證平台屹立不倒的基石。中國古代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己。藏品自身蘊含了高雅的品格,高深的精神境界,追求完美以及尋找真我的價值觀,平台的發展過程,既是藏品融入平台的過程,也是平台代入藏品的過程,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堅守匠人精神,才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藏品平台。
行動才是硬道理文物修復師之所以能打動人心,靠的不是侃侃而談,是長年累月始終如一的盡職盡責。如果說博物館展出的文物藏品是他們辛勤勞作的證明,那麼對於一個藏品平台,藏家需求的滿足,藏品市場的健康繁榮,藏品文化的復興傳播就是其向世人展現的勞動成果。按照既定目標,一往無前,平台最終將會和精美的文物藏品一樣,收穫世人的認可與讚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