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造貳仙銅幣的鑒定及歷史背景
中國錢幣博物館藏有民國七年廣東省造貳仙銅幣1枚。該幣重10.2g,直徑32.7、厚1.7mm。正面上緣紀年“中華民國七年”,下緣紀地“廣東省造”,中間珠圈內紀值“貳仙銅幣”;背面上緣鐫刻英文省名“KWANG TUNG PROVINCE”,下緣鐫刻英文幣值“TWO CENTS”,中間珠圈內鐫刻阿拉伯數字“2”。
廣東省是我國最早開始生產銅元的省份,清朝末期相繼生產了廣東省造光緒元寶及大清銅幣系列銅元。辛亥革命後,民國軍政府接收了清末的廣州造幣廠,更名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廣東造幣廠,並着手生產各種帶有民國紀年的貨幣。民國元年(1912)至民國七年(1918),廣東造幣廠生產的銅元以壹仙銅幣為主,並於民國七年生產了少量的貳仙銅幣,各年份銅元生產數量見下表。
民國元年(1912)造幣廠開始生產民國紀年系列銅元,按照軍政府要求所有清朝龍紋銅幣舊模一律銷毀,改用民國新模,上列中華民國年號,下列廣東省造字樣,中間鐫刻 “壹仙銅幣”,於民國元年1月行用。民國三年(1914)2月,北洋政府公布國幣條例並裁撤各地造幣廠,廣東造幣廠得以保留。民國五年(1916),廣東造幣廠除自鑄銅元外還為廣西搭鑄銅元。民國七年(1918),龔政出任廠長,他認為該廠停鑄銀元已久,專鑄壹仙銅幣虧損甚巨,於當年五月二十三日開鑄貳仙銅幣,每枚重量二錢八分,成色銅六鉛四。
廣東省鑄造的銅元,除在本省流通外,流出省外的數量很多。由於鑄造的貳仙銅元,體積較大,攜帶不便,同時含銅量低,成色不佳,百姓並不樂意使用,很多時候被低折當做壹仙銅元使用。
廣東造幣廠民國元年至七年鑄銅幣統計表(單位: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