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區別和田玉山料、水料、籽料
山流水料
山料有兩個比較明顯的直觀特徵:
山料雕件
一是料頭大,一般民間常見的和闐玉作品,體積比較大的多是山料,很少見有大塊的籽料作品在民間流傳。
二是山料必須經過開採才能得到,所以山料的內部很容易含有或隱或現的裂,這是開採時受到震動所致。鑒定時,要用高倍的放大鏡仔細觀察才能發現。
籽料“籽”就是“石籽兒”,也就是河邊常見的鵝卵石。籽料就是形狀像鵝卵石一樣的玉材料。山料在風化、震動中從山體脫落,滾到了河水中,經過極其漫長的河水浸泡沖刷,變成了鵝卵石籽兒形狀的玉料,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籽料”。籽料是和闐玉中級別最高的材料,具有這樣幾個直觀特徵:
和田玉籽料
一是基本上不見綹裂,這是因為籽料的擷取不藉助外力開鑿方式的參與,沒有受到強烈的震動,而是在河水中擷取。所以帶有綹裂的和闐玉基本上屬於山料而排除籽料的可能。
二是籽料的形體都比較小,在民間流傳的籽料作品基本上都是小品,絕少見到大件,一旦見到形體較大的帶有籽料特徵的玉件,要提高警懼,有可能會是山料的仿製品。 三是籽料的外面都裹有玉皮,常見顏色有鐵紅色、橙紅色、棕色以及紫色、黑色等。玉皮就像樹皮一樣,帶有樹皮的傢具絕不是高檔傢具,所以遼、金以前的籽料作品,多將玉皮處理掉。遼代的秋山玉開始大規模地藉助玉皮的顏色形成巧雕,將玉皮處理成秋天的柞樹紅葉,從而形成了鮮明的時代特徵。清代藉助各種顏色玉皮的巧雕作品不多,但絕不見所保留的玉皮與造型主題無關的現象出現。現代的雕件,為了突出籽料的身份,往往在雕件上保留一塊玉皮,與雕件的主題造型沒有任何關係,更有人將人工烤制的玉皮打磨得似隱似現,以充籽料,缺少經驗的收藏者很容易上當。就目前的鑒定現狀而言,這種玉皮的出現,其實並不能證實雕件的材質出身,反而充分彰顯了雕件現代製作的時代風格,因為真正的行家鑒定,更重要的是看玉的材質。
四是籽料的油潤度遠高於一般的山料。可以用文字描述的感覺是“質地細膩”、“光澤內含”等,這些都很抽象,只有在與山料的實物對比中,才能將這些抽象的描述形象化。如果說山料的質量差別在於“水頭”的話,那麼籽料的質量則在於玉質白度的適中,好籽料的白度不一定很高(譬如羊脂白玉就是白中閃粉,白度不會超過好的籽料)但是很純潔,差的粹料不白,甚至發青色。
山流水料比較明顯的直觀特徵:
一是玉質的細密感覺接近籽料,但是不如好料的油潤度高。
二是外表有玉皮包裹,但是玉皮的表面不如籽料細密光滑。
三是玉質比籽料通透,也就是透光性比籽料強,這是山流水料最大的缺陷。
四是料體大小均有,不排除較大體積的雕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