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交易開始依賴互聯網
古董交易開始依賴互聯網以互聯網為平台,依據照片辨識真偽,就敢將遠在國外的價值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古董買下。薄利多銷、送貨上門、無條件退貨——這些都與古玩行里的老傳統背道而馳,成為信息時代下古董經營的新理念,溫州老闆卻在北京將這門老行業經營出新思路。
國外拍賣行里“淘寶”
現年40歲的杜聖博是蒼南金鄉人,一家人在廣州做了十幾年的印刷生意。他從小對古玩感興趣,2000年開始在廣州接觸古玩,2003年他陸續在國外一些拍賣行網站上買東西,然後轉手賣給同好。
“剛開始,有些東西我是賠錢在賣的。5000元買進來,遇到聊得甚歡的朋友,可能二三千就賣掉了。當然,下一個物件買進來,我有可能將它翻幾倍賣掉,賺它個三五萬。”杜聖博說,他當初就是這麼打開局面的,認識了不少人,發展非常迅猛。
據了解,海外拍賣行發展成熟,企業或個人申請破產後,什麼吃的用的玩的都可拍賣。在數以千計的拍賣物品中,你偶爾會買到從國內流出去的前清古董,這就好比你旅遊撞“艷遇”了。
進出很快,薄利多銷
2005年,杜聖博投了70萬元在網上買賣古玩,轉眼錢就花完了,換回來一堆真真假假的東西。因怕積貨,資金斷鏈,杜聖博的生意講究的是速度,“進貨快,出貨快,薄利多銷”。
杜聖博打了個比方:“1萬元拍下來的貨,半年後可能賣到1.5萬元。但是我在運回國內的途中就把它給轉手了,可能只賺兩千,但是資金流動起來,半年後我可能已經賺到5萬塊,還賺到了客源。”
創新模式 難以複製
傳統的古玩生意是這樣的:清末民初,古玩買賣都是在竄貨市場里進行,成交價錢都是在袖筒里來去,旁人很難曉得一個真實的價錢,講究的是價格的隱秘性。所以古玩行有句老話:“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但是,文榮軒的古董交易經營模式和理念是一反常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