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古董收藏市場踏上破冰之路
《萬山紅遍》近日,AMMA發布《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從數據來看,2015年 是拍賣行業持續艱難的一年,幾乎所有拍賣行都出現了業績大幅縮水的狀況。但與此同時,高端稀缺的名家精品屢創天價成為拍賣市場的最大亮點。“從市場表現來 說,兩極分化明顯,當代書畫板塊受衝擊最為嚴重,調整最大。但市場的這種‘冷’是相對的,一方面普通作品無人問津,另一方面高精尖拍品創造了歷史上最好的 價格,古代書畫和近現代書法板塊表現穩定,文人書法呈現出上升勢頭。”北京匡時拍賣董事長董國強表示。不少拍賣行已經踏上2016春拍徵集之路,市場又會呈現出怎樣的走勢呢?
量額雙減 精品最受資本青睞
近年來,國內經濟持續放緩,拍賣行業一度陷入深度調整,禮品市場的萎縮也讓“泡沫式”業績逐漸消亡。去年拍賣市場出現6件過億拍品、40餘場白手套,這種獨立行情令業界鼓舞,但由於缺乏普品的支撐,難以大幅拉升市場整體成交額,成效更多體現在提振市場信心層面。
據《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調查報告》統計, 2015年中國藝術品成交總額為506億元,比2014年縮水20%。其中,下半年成交額為257億元,比上年減少19.1%,成交量同比降幅達到28.4%。拍賣市場量額雙減問題明顯,這也給拍賣行的經營造成更為嚴峻的挑戰和壓力。
從舉辦拍賣的公司數量來說,秋拍數量多於春拍,為289家,較上年同期減少60家,拍賣專場數量減少475場,為1426場。大的拍賣公司抗風險能力比較強,可以迅速在經營策略上做出調整,但中小型拍賣公司的境遇比較艱難,不少公司迫於市場經營壓力、徵集困難等困境只保留一次大拍,甚至停拍。
“市場的這次調整是周期最長、深度最大的一次。之前也有調整但體會不深,因為那時中國與世界經濟並未完全融合,中國拍賣行業還未形成氣候,藝術品還不被關注。這次真正體會到了金融危機的寒冷。”董國強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高價位成交拍品不減反增, 5000萬元以上的拍品數量增加,也拉動了市場單價攀升,比 如李可染《萬山紅遍》拍出1.84億元,齊白石“葉隱聞聲”工筆草蟲冊頁拍出1.15億元,十四世紀釋迦牟尼佛以1.035億元成交,顯示出不管市場如何調整,精品永遠是資本追逐的目標。相比之下,中低端和普品市場表現疲軟。在市場調整的形勢下,這種兩極分化的趨勢會愈發明顯。
對於市場的這種兩極分化,著名收藏家朱紹良有着深刻的認識。他指出,做收藏首先要搞清楚藝術珍品和藝術商品的區別,藝術商品本身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價位可能還會繼續下滑,而藝術珍品的市場價位會越來越高,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認可。
冷熱不均 學術牌開始發力
從市場份額來說,中國書畫板塊佔據了70%左右,而市場成交額的縮水與書畫市場的調整有着莫大的關聯。在2015北京拍賣季“藝術市場價值榜”發布會上,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副秘書長歐陽樹英以10家主要文物藝術品拍賣企業為樣本,對2015年藝術品拍賣市場進行分析,“2015年市場規模較2014年有所下調,成交額約為168.34億元。同比下降15.38%,專場數量減少17.61%,上拍量下降13.96%,成交量下降13.4%。從市場結構上看,中國書畫成為今年整體市場下滑的主要因素,對總成交額的影響率達到90.55%,尤其是近現代和當代書畫的縮水直接拉動了整體市場的下滑。同時,油畫及當代藝術、宮廷藝術、佛教藝術等板塊持續增長,信札手跡成為新的亮點。2015年10家公司共推出信札手跡專場14個,成交額達到2.11億元,比2014年翻了一番。
“大師板塊”輪動明顯,潘天壽、李可染市場表現突出,尤其是前者,2015年可謂“潘天壽年”,《鷹石山花圖》、《鷹石圖》分別以2.79億元和1.15億 元成交,另外,《勁松》、《朝霞》也有不俗表現。“減量保質”的成效不只體現在拍品成交價格上,拍賣專場也有明顯的表現,更加註重學術和品牌價值的構建。 比如中國嘉德“大觀——中國書畫珍品夜場”、北京保利“中國古代書畫夜場”、北京匡時“暢懷——中國歷代書法夜場”、北京華辰“影像專場”等。“學術價 值”也是2015北京拍賣季“藝術市場價值榜”推選的重要原則,這些專場在學術層面的梳理和發掘,已經得到市場的反饋與認可,甚至已經成為推動市場發展的旗幟和品牌。
問題是,拍賣行作為商業性質的公司,究竟如何權衡學術與商業的關係呢?董國強表示,“拍賣行做文化與學術,表面上看需要投入精力和資金,但這是樹立品牌的 過程,且品牌收益大於投入。對於匡時來講,我們有這樣一種文化氛圍。同時,社會對文化的重視與需求越來越強烈,才能讓文化情懷在商品經濟中存活。如果市場 不能認可這種做法,再怎麼挖掘,市場都是無動於衷,那麼這種經營理念不可能成功。匡時在學術方面的努力得到認可,首先是學術界和市場給予的鼓勵”。
分化轉型 市場結構調整
對於2016年古董收藏拍賣市場的走勢,業內人士並不樂觀。“2016年資金流動性仍舊趨於緊張,加上藝術品惜售現象,藝術品交易總額難有擴容。”中央美術學院特聘教授、資深藝術市場專家龔繼遂表示。既然拍賣市場短期難以從調整困境中走出來,那就應該從經營模式和理念上做更多的思考。
在北京拍賣行業協會會長、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甘學軍看來,2011年前後的市場“火爆”並不是拍賣市場的常態,那是不正常的,現在市場做出調整,對於行業的發展來說是有益的。“拍賣行業是一個很小的行業,可以說是附着在‘GDP快車’上面。當GDP從12%下降到7%,這個‘急剎車’對小行業影響非常大,附着不好就會被‘甩’出去。所以產生了信心上的恐慌,整個參與者的行為都會受影響,所以行業會面臨困頓。轉型其實是面對這種困頓的解決方法,20年來所堅持的單一模式和理念,包括法律法規、管理方式,包括從業者自身的努力方向和經營方法等都需要重新梳理和檢討。”甘學軍補充道。
調整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並非壞事,市場調整可以讓行業朝着較好的方向發展。市場比較冷的情況下,少了浮躁,可以靜下心思考究竟什麼樣的作品可以得到市場的重 視和認可。比如文化含量很高的名人墨跡越來越受到業內關注。除此之外,董國強表示,“內地的瓷雜、油畫板塊,與我國香港、歐美市場之間的差距有拉大的趨 勢,匡時爭取在這方面有所突破,畢竟買家以我國內地為主,沒有理由與國際市場有太大差距。從未來發展來看,拍賣行業跟很多行業一樣,最終會走向壟斷。由於 世界經濟形勢的變化,以及互聯網和新思維的推動,這種壟斷的速度會非常快”。
這次調整,是周期最長、深度最大的一次。之前體會不深,因為那時行業還未形成氣候,這次真正體會到了金融危機的寒冷。
2011年前後的市場“火爆”並不是拍賣市場的常態,那是不正常的,現在市場做出調整,對於行業的發展來說是有益的。
做收藏首先要搞清楚藝術珍品和藝術商品的區別,藝術商品本身就不可能有巨大的升值空間,價位可能還會繼續下滑。
市場成交額的下降和上拍拍品數量的迅速下滑有關係,這個市場的變化不是需求短缺引發的,而是供給短缺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