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寶、重寶、通寶的來歷以及古錢幣的廓、穿、肉
古錢的正面稱為面,一般鑄有文字,叫做面文或者錢文。面有豎線稱豎文,橫線稱橫文。錢的背面簡稱背,背有文字稱背文,如既沒文字又沒紋飾的,就叫光背,一般錢背稱幕。
錢的方孔或者圓孔叫做穿,也可叫做好、函。穿孔大的叫做廣穿,小的稱為狹穿,又有花穿。穿外的錢體叫做肉,肉的外緣叫做邊,或者叫做廓,內緣形成邊框的稱內廓,或叫做好廓、函廓;內廓細的叫細廓,非常細的就叫做瘦廓。漢代以前圓錢背無內外廓,我們稱它平背、從漢武帝鑄五銖錢開始,錢幣就有了內外廓。外廓雙重叫做重輪或重廓;內廓雙重就叫做重孔或重穿。內廓比外廓低些,我們就稱為陰廓。
說完古錢幣的基本認識,再說說通寶、元寶、重寶
通寶是中國自唐至清末銅幣的一種名稱,唐高祖武德四年,鑄造開元通寶。開元意思為幵創新紀元,以後歷代沿用,並常在“通寶”二字前冠以年號、朝代或國名。從唐朝起,錢就不再以重量為名稱了,而改稱寶。如“大唐通寶” 、“唐國國通”、“太平通寶”、“永樂通寶”、“康熙通寶”等等。貨幣稱寶是有其社會意義的,這就說明貨幣的威力增大了。
文物鑒定專家總結了歷代錢幣中錢文稱為通寶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祐、治平、熙寧、元豐、元祐、元符、建國、聖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靖康” 等等。
“元寶”這一名稱最早使用於唐肅宗時史思明在洛陽鑄的“得壹元寶”和“順天元寶”。順天元寶是由得壹元寶改稱的。這兩種錢可以說一種佔領貨幣。
大曆年間曾鑄有大曆元寶,製作不精。當時錢價很低,銅價卻很高。因此官鑄也不精良。以後還有天福元寶、淳化元寶、聖宋元寶、大宋元寶、宣和元寶、靖康元寶等。
“重寶”也是銅帀的一種名稱,這一名稱最早使用於唐乾元元年鑄的 “乾元重寶” 。乾元錢法定有兩種:一種是乾元重寶當十錢,另一種是當五十的乾元重寶,這種錢的背面的外廓是雙圈,所以稱為重輪乾元錢。
朝鮮曾鋳造乾元重寶,背面有“東國”二字,這是朝鮮最早的錢帀。乾元錢有光背,有背面穿下俯或飛鳥或雲朵,也有雲朵在穿上的。以後有南漢“乾享重寶”,北宋“慶曆重寶”、“崇寧重寶”、清“咸豐重寶”、“光緒重寶”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