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馬陶范——山西博物院所藏
侯馬陶范——山西博物院所藏
侯馬陶范
侯馬陶范
侯馬陶范 山西博物院藏
上世紀50年代,山西省侯馬市發現了規模龐大的晉國作坊遺址,其中以鑄銅遺址最為重要。1957年出土鑄銅器的陶范3萬多塊,可辨器形者1000餘件,完整或能配套的100餘件。陶范所鑄器類包括禮器、樂器、兵器、工具、錢幣、車馬器、裝飾品及其他8個種類,覆蓋了已知的春秋至戰國時期晉式銅器的大多數,不少流散的晉式銅器也得以確認。這些陶范是如何使用的呢?當時採用模範澆鑄法鑄造青銅器。首先做“模”,“模”要設計成青銅器的樣子;然後,用泥塊壓到模子上翻出“外范”,還要製作一個體積與容器內腔相當的“內范”,將內、外范套合,中間的空隙叫做型腔,其間隔距離就是所鑄器物的厚度。今天我們常說勞動模範、模範代表,從這裡可以看出“模範”的由來。
早在春秋時期,晉國就佔據位於今天山西垣曲境內中條山的優質銅礦,從而為晉國的鑄銅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礦產資源。古樸厚重、美輪美奐的晉式銅器,或貢送,或交換,流通領域涵蓋了北方大地。在歷史悠久、各具特色的世界青銅文化中,唯有中華文明今天可以完整地復原青銅鑄造技術和工藝,侯馬陶范就是典型標本,成為人類科學技術史上燦爛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