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藏友淘壓手杯的經歷
一名藏友淘壓手杯的經歷在我個人的收藏中,明代壓手杯是得來最不易的,但它的鑒賞價值也是最高的。有藏友前來,我總是先道出一番它的來歷,然後再呈現出來,共同賞玩。
有一次去外地淘寶,逛遍了古玩市場,也沒淘到中意的藏品,情緒極低落。正要返程時,卻在一個僻靜處看到一個古代壓手杯。我兩眼放光,正要上前論價,一個戴眼鏡的同行捷足先登,買走了這個本該屬於我的古代壓手杯。
回到家裡,壓手杯的影子常縈繞在腦海里,於是我決心一定要收藏一個。以後的日子裡,每次出遠門,我都要逛遍當地古玩市場,雖屢未有收穫,但我不灰心。經多方打探,得知外地一位古董收藏家手裡有一個古代壓手杯,我和一位好友立馬乘車趕過去,見到了那位藏友。誰知,那位藏友也和我一樣愛物心切,我提出高價購買,他就是不肯,沒辦法,我又使出一招,想用我收藏多年的一對漢代玉握豬進行交換。起初,他有些動心,可最後還是婉拒了。
後來,出差去了一座古城,忙完事務,我自然要去當地的古玩市場淘寶。其實,我心裡還是惦記着淘而不得的壓手杯。古玩市場上,我來回逛了好幾遍,最後在一個古舊的店鋪里,見有人看上了一件古玩,正在與店主討價還價。聽口音那人也是外地人,看上去那人像是準備不足,口袋裡錢沒帶夠,而店主就是不肯降價。我一步一步走過去,仔細一看,那物件正是一個古代壓手杯。我喜出望外,就這樣我終於如願以償,淘得了心愛之物壓手杯。一回到家,我就找來行家進行鑒定,行家得出的結論令我十分滿意。我知道,古代真品壓手杯傳世極少,十分罕見,只有幾件收藏於國家大型博物館,收藏愛好者是無法收藏到真品的。我淘得的這個壓手杯,行家說是明代萬曆年間仿製的。我如獲至寶,妥藏於家中,有閑時便拿出來細細把玩。
古代壓手杯是杯的一種樣式,造型為平口,口沿微微外撇,腹壁近於豎直,自下腹壁處內收,圈足。體積大小適中,分量輕重適度,其形體端莊大方,凝重中見靈巧。握於手中時,外撇的口沿正好壓合於手的虎口處,給人以沉重壓手之感,故有“壓手杯”之稱。我國的青花瓷器自唐代中晚期創燒以來,經宋代的初步發展,到元代已相當成熟。至明代初期永樂、宣德年間,青花瓷器可謂達到黃金時期,而永樂年間新創的青花壓手杯,製作規整精良,素負盛名。由於傳世極少,明代萬曆年間多有仿製,清康熙及光緒時期仍有不少仿製品。明代永樂時期景德鎮御窯廠創製的壓手杯,胎體厚重,製作精細,形體古樸敦厚,紋飾安排主次分明,布局簡潔,青花色澤深翠,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堪稱明代永樂時期獨有的名貴器物。
關於古代壓手杯,歷史文獻多有記載,《陶雅》中說:“宋代均窯壓手大杯,細腹半趺,亭亭玉立,並有蚯蚓走泥印,內青而外紫,鮮妍罕匹。”《博物要覽》:“壓手杯,坦口,折腰,沙足滑底,中畫雙獅滾球,球內篆‘大明永樂年制’六字,細若粒米,此為上品。鴛鴦心者次之,花心者又其次也。”《陶說》:“此即撇也,坦口折腰,手把之,其口正壓手,故名。”
我費盡心思收藏的這個明代萬曆時期仿製的壓手杯,高4.7厘米,口徑8.9厘米,足徑3.7厘米。杯體如小碗狀,口微撇,折腰,豐底,圈足,內外均繪青花紋飾。有閑時,我拿來泡茶一杯,學着古人的樣子品茗吟詩,自我陶醉也。